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

韓非子告訴你:具有這些特徵的國家(政權)可能會滅亡

 以下內容取自每日頭條2016-07-07刊載,由“鬼說歷史”發表于歷史

“韓非子告訴你:具有這些特徵的國家(政權)可能會滅亡”

中國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子是中國歷史上少數能與孔子比肩的大聖賢。他曾寫過一篇名為《亡征》的文章,總結列舉了國家(政權)滅亡時候表現出來的四十八種特徵(亡征),依然值得今天的人們借鑑與思考。

1.凡人主之國小而家大,權輕而臣重者,可亡也。

(國家政府機構弱小而私人利益集團強大,領袖權小而下屬權大,可能滅亡)

2.簡法禁而務謀慮,荒封內而恃交援者,可亡也。

(輕視法制而好用計謀,內政荒廢而依賴外援,可能滅亡)

3.群臣為學,門子好辯,商賈外積,小民內困者,可亡也。

(官員喜歡非主流的學問,子弟喜歡無用的辯論,商人把財富存到國外,百姓喜歡私下爭鬥,可能滅亡)

4.好宮室臺榭陂池,事車服器玩,好罷露百姓,煎靡貨財者,可亡也。

(喜歡各種高大華麗的建築物,喜歡奢侈的個人用度,喜歡讓百姓勞累窮困,再去揮霍其錢財的,可能滅亡)

5.用時日,事鬼神,信卜筮而好祭祀者,可亡也。

(喜歡做事看良辰吉日,侍奉鬼神,相信占卜,喜歡祭祀,可能滅亡)

6.聽以爵不以眾言參驗,用一人為門戶者,可亡也。

(不是參考判斷意見是否正確,而是根據地位的高低來聽取意見,最高領導只通過單一渠道與下面溝通,可能會滅亡)

7.官職可以重求,爵祿可以貨得者,可亡也。

(國家官職可以通過權勢得到,政治地位可以憑藉錢財買到,可能滅亡)

8.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行事遲緩而沒有成果,軟弱膽小而缺乏決斷,不分善惡而沒有原則,可能滅亡)

9.饕貪而無厭,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貪心巨大而無法節制,追求私利而好占便宜,可能滅亡)

10.喜淫辭而不周於法,好辯說而不求其用,濫於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

(喜歡奇葩的言論而不維護法制,喜歡詭辯空談而不注重實用,文採過於華麗而不追求功效,可能滅亡)

11.淺薄而易見,漏泄而無藏,不能周密而通群臣之語者,可亡也。

(淺薄而容易被人識破,泄露機密而不知道隱藏,不能周密行事而散布內部言論,可能滅亡)

12.很剛而不和,愎諫而好勝,不顧社稷而輕為自信者,可亡也。

(領袖為人剛強而不隨和,厭惡納諫而自以為是,不顧國家情況而盲目自信,可能滅亡)

13.恃交援而簡近鄰,怙強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國者,可亡也。

(依仗盟國的支持而疏遠與鄰國的關係,自以為有強大的外援而侮辱接壤的國家,可能滅亡)

14.羈旅僑士,重帑在外,上間謀計,下與民事者,可亡也。

(僑居的人士,把財產存在國外,卻能上參與國家規劃,下干預民眾事務,可能滅亡)

15.民信其相,下不能其上,主愛信之而弗能廢者,可亡也。

(百姓只服從相國,臣下不服從君上,君主又寵信相國而不將其廢除,可能滅亡)

16.境內之傑不事,而求封外之士,不以功伐課試,而好以各問舉錯,羈旅起貴以陵故常者,可亡也。

(不任用國內傑出的人才,而追求國外人才;不根據功績考核而是憑名望喜好提拔官員;將國外僑居人士的地位置於本國人之上,可能滅亡)

17.輕其適正,庶子稱衡,太子未定而主即世者,可亡也。

(輕視嫡子,而讓庶子與之並列;繼承人沒有正式確定而領袖就去世,可能滅亡)

18.大心而無悔,國亂而自多,不料境內之資而易其鄰敵者,可亡也。

(自大輕狂而不知悔改,國家混亂還自我誇讚,不顧忌自己的實力而輕視鄰近的對手,可能滅亡)

19.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國家弱小而不處在卑弱的位置,實力不夠而不忌憚強敵,無禮羞辱強大的鄰國,貪婪固執而不懂外交,可能滅亡)

20.太子已置,而娶於強敵以為后妻,則太子危,如是,則群臣易慮者,可亡也。

(子早已確立,可君主又娶強敵的女兒能為後妻,危及太子,進而導致群臣人心變動,可能滅亡)

21.怯懾而弱守,蚤見而心柔懦,知有謂可,斷而弗敢行者,可亡也。

(膽小而不敢堅持己見,發現問題而沒有決心解決,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決定後卻不敢去做,可能滅亡)

22.出君在外而國更置,質太子未反而君易子,如是則國摧;國摧者,可亡也。

(趁君主在外而另立新君,太子做人質後改立太子,如此國家分裂,可能滅亡)

23.挫辱大臣而狎其身,刑戮小民而逆其使,懷怒思恥而專習則賊生,賊生者,可亡也。

(侮辱大臣卻還繼續放在身邊任用,處罰小民後卻反常地提拔他,懷有憤怒和恥辱的這些人留在身邊會弒殺主君,可能滅亡)

24.大臣兩重,父兄眾強,內黨外援以爭事勢者,可亡也。

(大臣都有重權,存在多個勢力;內外勾結,形成派系,爭權奪利,可能滅亡)

25.婢妾之言聽,愛玩之智用,外內悲惋而數行不法者,可亡也。

(採納婢女侍妾的意見,聽從身邊弄臣的計謀,內外不滿而多行不義,可能滅亡)

26.簡侮大臣,無禮父兄,勞苦百姓,殺戮不辜者,可亡也。

(隨便侮辱大臣,無禮於父兄長輩,讓百姓勞苦,濫殺無辜,可能滅亡)

27.好以智矯法,時以行雜公,法禁變易,號令數下者,可亡也。

(喜歡以權術改變法制,時常因私事干擾公務,法令經常變更,號令眾多而不一致,可能滅亡)

28.無地固,城郭惡,無畜積,財物寡,無守戰之備而輕攻伐者,可亡也。

(沒有險要的地勢,沒有強大的國防,民間沒有積蓄,政府沒有財力,不做好準備就輕易發動戰爭,可能滅亡)

29.種類不壽,主數即世,嬰兒為君,大臣專制,樹羈旅以為黨,數割地以待交者,可亡也。

(最高領導人連續去世,讓「嬰兒為君」,下屬專權,國外人士做親信黨羽,總是用割地來換取外部的援助,可能滅亡)

30.太子尊顯,徒屬眾強,多大國之交,而威勢蚤具者,可亡也。

(太子的影響過大,支持者眾多,很多大國都與其關係密切,過早擁有威望和勢力,可能滅亡)

31.變褊而心急,輕疾而易動發,心悁忿而不訾前後者,可亡也。

(領導人性格偏激而暴躁,輕率而容易衝動,心情有憤懣而不瞻前顧後,可能滅亡)

32.主多怒而好用兵,簡本教而輕戰攻者,可亡也。

(領導人容易憤怒而喜歡發動戰爭,不重視生產又輕視軍事戰略,可能滅亡)

33.貴臣相妒,大臣隆盛,外藉敵國,內困百姓,以攻怨讎,而人主弗誅者,可亡也。

(有地位的人互相嫉妒,勢力強大;在外得到對手國家的支持,在內讓百姓勞苦困頓;因為私怨互相攻擊,而領導人無法懲罰,可能滅亡)

34.君不肖而側室賢,太子輕而庶子伉,官吏弱而人民桀,如此則國躁;國躁者,可亡也。

(君主無能而他的兄弟賢明,太子勢力小而庶子勢力大,官吏軟弱而百姓桀驁不馴,國家必定混亂,可能滅亡)

35.藏恕而弗發,懸罪而弗誅,使群臣陰贈而愈憂懼,而久未可知者,可亡也。

(君主懷恨卻不發作,有罪的人卻不加處罰,讓群臣私底下愈加害怕和不滿,久而久之無法預測自己的未來,可能滅亡)

36.出軍命將太重,邊地任守太尊,專制擅命,徑為而無所請者,可亡也。

(帶兵在外的將領權力太大,鎮守邊疆的官員地位太高,獨斷專行,任意行事而不向上報告,可能滅亡)

37.后妻淫亂,主母畜穢,外內混通,男女無別,是謂兩主;兩主者,可亡也,

(妻子淫亂,太后通姦,內外混雜串通,男女沒有分別,形成兩個權力中心,可能滅亡。)

38.后妻賤而婢妾貴,太子卑而庶子尊,相室輕而典謁重,如此則內外乖;內外乖者,可亡也。

(輕賤正妻而抬高婢妾,太子地位低而庶子地位高,宰相權力小而傳達信息的官吏權力大,如此會導致內外乖戾,可能滅亡)

39.大臣甚貴,偏黨眾強,壅塞主斷而重擅國者,可亡也。

(大臣非常顯貴,黨羽人多勢眾,能阻止君主做決定而獨自控制國政,可能滅亡)

40.私門之官用,馬府之世絀,鄉曲之善舉者,可亡也。

(任用貴族豪門的家臣,排擠為國效力的功臣,可能滅亡)

41. 鄉曲之善舉者,官職之勞廢,貴私行而賤公功者,可亡也。

(偏僻鄉村的人因善行得到提拔,在職官員的功勞卻被抹殺,重視私人德行而忽視公共成績,可能滅亡)

42.公家虛而大臣實,正戶貧而寄寓富,耕戰之士困,末作之民利者,可亡也。

(政府沒錢而大人物有錢,常住居民貧困而外來戶富裕,從事實業的貧困而從事虛擬的富有,可能滅亡)

43.見大利而不趨,聞禍端而不備,淺薄於爭守之事,而務以仁義自飾者,可亡也。

(看到根本利益而不追求,發現禍亂的預兆而不加戒備;對政治軍事外交的理解異常淺薄,而用「仁義」來美化自己,可能滅亡)

44.不為人主之孝,而慕瓜夫之孝,不顧社稷之利,而聽主母之令,女子用國,刑餘用事者,可亡也。

(不遵守君主的孝道,而仰慕普通人的孝道,不顧國家利益,而聽從母親的命令;女人專權,宦官參政,可能滅亡)

45.辭辯而不法,心智而無術,主多能而不以法度從事者,可亡也。

(擅長辯論卻不遵守法制,頭腦聰明卻沒有策略,君主多才多藝卻不能以法制來做事,可能滅亡)

46.親臣進而故人退,不肖用事而賢良伏,無功貴而勞苦賤,如是則下怨;下怨者,可亡也。

(近臣得到提拔而功臣卻被排擠,無能的人得到重用而賢良的人卻被埋沒,無功的人地位高貴而勞苦的人地位低下,如此導致臣民充滿怨恨,可能滅亡)

47.父兄大臣祿秩過功,章服侵等,宮室供養大侈,而人主弗禁,則臣心無窮,臣心無窮者,可亡也。

(至親和大臣的待遇超過他們的功勞,用度超過規定的等級,宮室的供養過於奢侈,而君主不予制止,導致臣民的慾望得不到遏制,可能滅亡)

48.公胥公孫與民同門,暴慠其鄰者,可亡也。

(貴族官員的家屬和普通百姓住在一起,仗勢欺負鄰居,可能滅亡)

亡徵者,非曰必亡,言其可亡也。夫兩堯不能相王,兩桀不能相亡;亡王之機,必其治亂,其強弱相踦奇者也。木之折也必道蠹,牆之壞也必道隙。然木雖蠹,無疾風不折;牆雖隙,無大雨不壞。萬乘之主,有能服術行法以為亡徵之君風雨者,其兼天下不難矣。

 

 

人生如戲~「富貴如浮雲」

 專演皇上的張鐵林曾講過在片場的一個故事:

有一次正在拍戲,他演皇上,端坐在龍椅上。兩邊的宮女畢恭畢敬地在給他打扇子,太監也在旁伺候著,下面還跪著一眾大臣。

張鐵林一副俯視眾人的神態,威嚴地開口:「平身」話音剛落,導演就喊:「好了,放飯,吃飯了!」

整個片場瞬間變樣!

宮女們把扇子隨意一扔...

有的還差點扔到了「皇上」的頭上

化妝師馬上過來揪鬍子,服裝師趕緊過來扒龍袍....

不到15秒的時間,就扒得只剩下一套內衣褲...

瞬間所有人都跑光了,只剩張鐵林一人穿著內衣坐在龍椅上。

這時他的助理跑過來說:

「不好意思呀,今天跑慢了點,只盛到飯,沒菜了,要不您先吃著,我再過去看看。」

張鐵林感慨道:「那一刻我才理解,什麼叫富貴如浮雲。」

千萬不要太高估自己,只要離開了位置就可能什麼都不是。

要知道站在山頂看山下的人,和站在山腳看山頂的人,沒有什麼不同,都同樣渺小。

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生命教練》~如何處理瞬息萬變的世事?


《生命教練》~如何處理瞬息萬變的世事?
這個世界,隨時在改變,分秒之間就瞬息萬變,而且,愈變愈快速;愈變愈複雜;單純又經驗不足的孩子們,該如何面對呢?
世事多變,人算不如天算,世事難料,計畫趕不上變化。不要說單純又經驗不足的孩子們無法應對,就連成年的大人,甚至退休博士教授都無法應對。
今天就來說說:如何處理瞬息萬變的世事?
依據往聖絕學探討,先追究格物致知後,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之後,才有能力運用解決問題:
老子《道德經》體道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在漢代為避恆帝的諱,才改為「常」。
自然變化可以用話語說清楚的道理,就不是一般的“道”。自然的變化是依據科學的必然,不得不的變化,所以,隨著生態的變化而不停的變化。
成形事務的名稱是可以命名定義出來的,但是,你見到的事物和方法並不是前人見到的事物或方法,名是短暫存在的,終會逝去。這些「名」,都不是永恆的。因此,老子說,名,可名,非常名,意思就是,人對萬物的命名,可以算做「名」,但這些名不是永恆之名。
天地開始的時候本來是沒有名字的,名字只是給萬物的一個歸屬。
用無意識來發現事物的奧妙,用有意識來歸屬他的範圍,兩種思維同出於一個概念,但意思不同,這就是玄之又玄的奧妙,是打開所有奧妙的法則。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常以客觀無立場的心境觀察其隨機變化精闢之妙;常以追究其格局的心態領悟其透徹架構歸屬源頭。
理解一個事物,必須要從常無的境界中體悟它的變化之妙;如要想更透徹精闢,則需要在常有之中領悟它本源和本體的架構。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但是!我們要有能力去面對、去處理突然出現的變化,這個能力,不會一下子就培養出來的,要先有學習的原則,再佈局選擇適當自己學習的生態,促使有學習的機會,有自己下判斷的空間,與有承擔失敗的能力。
先來說:處理瞬息萬變世事的原則是什麼?
法鼓山聖嚴法師推廣實踐心靈環保,其中解決困境【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聖嚴以出世的觀念開釋眾人,所以聖嚴說以四它處理問題的態度也就合理。
但是,我們生活在世上,就必須以入世的態度面對,面對人生逆境,解決問題的態度就要: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解決它”、放下它。
關鍵是要“解決它”,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態度。
在處理它之後多一個“解決它”,處理問題如果不能解決問題,一定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能力不足就要學習不足之處,以增加自己的能力,當能力增大了,問題就變小了,能力夠了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世上只有兩種人沒問題:
第一種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有能力解決問題就沒問題了。
第二種是死人,死人就沒有問題了,有問題也是留給活人的。
所以,解決問題就要有必死的決心~除非問題跨過我的屍體!當你用生命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沒有會不會,只有學不學,只要你學一定你會;沒有能不能,只有要不要,只要你要一定你能。
當然也可以選擇放棄,每個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你的命運自己承擔,沒人能承擔你的命運。
放棄就是放棄,不叫放下。未曾擁有何來放下?
如何解決問題的具體作法請依序作業:
1.面對問題:
  (1)審核標準規格(制度),沒有標準就不見異常,不見異常就發現不到問題。
  (2)沒有標準規格(制度)就是最大的問題,沒有標準規格就要建立標準規格。
  (3)有標準規格(制度)就依據標準執行。
2.接受問題:
  (1)依據標準規格(制度)審核差異,依據異常處理問題。
  (2)處理差異,立案跟催,依紀錄評績效。
  (3)限定期限,追究責任,承擔失敗成本。
3.處理問題(不論生態大與小,原則都一樣):
  (1)依據標準,追究責任:
訂定:類別、項目、流程、關鍵點(表單)、核決權限。
  (2)依流程審標準規格(制度),流程追責任:
後工程稽核前工程,依標準規格確認異常承擔責任。
  (3)依據責任承擔失敗成本(原料、工時、費用)。
4.解決問題:
 (1)追究責任,統計再發率,確定專業專長,檢討職務定位。
  (2)依據責任,承擔失敗成本。
  (3)統計失敗成本:料(原料)、工(工時)、費(費用)。
5.放下問題:
  (1)依據職務訂定專業責任,依據專業訂定薪資,依權擔責,追究統計失敗成本。
  (2)追究責任,不追原因,由專業解決原因,以事後事實證明問題是否真正滅絕,問題持續發生問題就沒有滅絕。淘汰專業能力不足的人。
  (3)尊重專業,專業訂定標準規格,依制度規格作業憑證結案,沒有憑證不可依人為認定銷案。
  (4)績效決定能力,外力不得介入專業,每個人要為自己行為負責;負責就是承擔失敗成本。
  (5)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有資格放下;未曾擁有何來放下?
真正要解決是自己生態平台的問題,不是個人問題;只要促使生態環境具備“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才會持續延續生命,不會萎縮,個人生命才有價值,生態保護有價值的個體生命才有所依靠。
道法自然的生態環境,就是依據科學的必然,促使不得不的自然生態變化規律,生態以生命迴圈“平衡”與“循環”機制而存在,生態的生命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
不論生態大與小,原則都一樣,在處理問題的作法上,只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就不會有問題。
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命運在自己手中。
處理問題的原則: 一、追責任。二、擔成本。
處理問題的關鍵:
一、道法自然。二、依據標準。三、確認異常。四、尊重責任。五、改善異常。六、統計績效。七、承擔成本。八、生態淘汰。九、重建生態。
我們知道:
在生態中個體貢獻,決定生態對個體生命的保護或淘汰。個體生命的價值,決定生態生命的盛衰。
世之人必須積極面對生命,促使生命的價值。
依據中華文化往聖絕學的標準原則處理問題:
作為「修身」標準的往聖絕學:《弟子規》
作為「齊家」標準的往聖絕學:《家範》
作為「治國」標準的往聖絕學:《論語》
作為「平天下」標準的往聖絕學:
《道德經》(道法自然變化規律的參考標準)
《鬼谷子》(遵循自然變化規律的運用參考標準)
《六韜》(遵循自然變化規律的運用參考標準)
《易經》(道法自然“平衡”與“循環”的機制,變化規律的參考標準)

教練有話說:
處理問題的原則: 一、追責任。二、擔成本。
處理問題的關鍵:
一、道法自然。二、依據標準。三、確認異常。四、尊重責任。五、改善異常。六、統計績效。七、承擔成本。八、生態淘汰。九、重建生態。
由此我們知道:在生態中個體貢獻,決定生態對個體生命的保護或淘汰。
個體生命的價值,決定生態生命的盛衰。
世之人必須積極面對生命,促使生命的價值。


2020年4月20日 星期一

《大同世界》~「整合管理」(Integrated management)


《大同世界》~「整合管理」(Integrated management)
《大同世界》~「整合管理」
目前有兩種相互衝突的力量~相依性和分立性正引發張力,使這個時代起了根本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組織與組織的關係日趨緊密,但另一方面,個人亦希望追求自已的獨立自主性。
「整合管理」即是規劃整合組織中相依性與分立性這兩種相關卻相對的力量,使組織內的人既能彼此相依,又能維持個別的獨立和獨特性。
這種關係的表現在企業管理中的企業資源規劃;簡稱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最為貼切。
關鍵是依據科學“格物”的必然,“格物致知”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運用身邊的資源發揮最大極致,布局生態環境,促使不得不的生態環境~生命迴圈,而加以“掌握”。
“管理”就是:依據科學的必然,促使不得不的生態環境,而加以“控制”。
“掌握”就是:依據科學,運用必然變化,在自己領域空間的生態環境內,而加以“掌握”。
整合管理最終目標,不是“控制”而是“掌握”。
“掌握”就是依據科學運用“力量”的必然變化。
唐三藏沒“本事”只能唸咒“控制”制伏孫悟空;如來佛有“本領”才能降伏“掌握”順服孫悟空。
“掌握”就像孫悟空逃不過如來佛的掌心。
宇宙的基本是“力”,因為,物質最小粒子~原子,原子帶電粒子的電離過程,所需或放出的電離能產生了「力」,因為「力」的變化,產生四種狀況的作用力:吸引力、排斥力、衰變和滅絕。
這四種基本力,不僅支配著原子也支配著宇宙,包括引力、電磁力、強核力、弱核力。
電弱理論可將電磁力與弱核力作統一描述。
只要運用四種狀況的作用力,就可掌握自然規律的發展方向,驅動控制力的變化。
所以,只要掌握目標,運用身邊一切資源,操作技巧,控制這四種作用力:吸引力、排斥力、衰變和滅絕,遵從~道法自然、順天應人,就能掌握生態自然的變化。
如何運用力量主宰命運?
「力」只有四種形態存在世事之間:吸引力、排斥力、衰竭、滅絕。所以,只要掌握運用這四種力,就能掌握命運。
所以如何運用四種作用力(吸引力、排斥力、衰竭、滅絕)就是生存的路經。
生命是會為求生而自尋出路,因為息息相生,所以環環相扣。
“整合管理”就是:運用“道法自然”的力量,依據科學“格物”的必然,布局生命迴圈的生態,促使不得不的形勢,造勢之後才能順勢而為,順勢之後才能勢如破竹,一切的運作只是運用身邊的資源發揮最大極致,只要運用“道法自然”的力量,就能順勢而為,無為而治。“戰略”布局非常關鍵。
“整合管理”簡單的說就是:依據科學知識,布局生態環境,運用“控制”促使不得不的環境狀況,而達到可“掌握”的預期績效。
前項所述:企業管理中的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簡稱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說明於後:
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乃是以財務會計導向的資訊系統(關鍵在成本)。
ERP它的作用是將跨功能流程緊密的整合,包括改善工作流程(Workflow)、企業實務(Practices)的標準化(關鍵在責任與成本的整合)。
ERP系統作業是將所需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與規劃,以擴大整體經營績效、降低成本。
ERP系統主要功能為將企業營運中各流程中所需的資料即時整合,並將整合資料都匯入會計模組中。
條件:
必然性的科學依據。
封閉性的生態平台。
制衡性的生命迴圈特性(有平衡與循環機制)。
公平性的作業績效(以利篩選淘汰無貢獻者)。
標準:
可區分的規格標準:類別、項目、表單、流程。
責任:依據職務說明書訂定職務責任。
限制:依據職責設定核決權限。
稽核:依據標準稽核差異憑證,的具體事實結果。
憑證:依據作業流程,順推作業進度,逆追責任成本。
績效:依據作業憑證可「統計」作業責任績效。
原則: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依據職責承擔失敗成本。
教練有話說:
「整合管理」的運用,首在基本概念的建立,而基本概念的基礎,建議參考老子著作《道德經》,之後鬼谷子延續《道德經》的自然變化,著作《捭闔策》注重《道德經》的運用,為後世了解縱橫家的文化思想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它總結了智謀權術的各類表達方式,成就了戰國縱橫家書蘇秦、張儀。
蘇秦,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提倡合縱。
張儀,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提倡連橫多次破壞了蘇秦的合縱。


2020年4月19日 星期日

《生命教練》~註冊說明


《生命教練》~註冊說明
生命教練雖然免費傳授,但是,我會挑選適合傳承「生命教練」的人,這裡是會淘汰不上進,放棄自己的弟子學生。
不適合傳承「生命教練」的人會自然淘汰。
只要您肯學,保證您能心想事成!
成功有章法,作為有步驟,作業有流程!
給我一個承諾,將生命教練教給你的能力回饋貢獻生命教練生態,我們只要能力回饋,拒絕金錢回饋,承諾傳承生命教練的使命,將生命教練做為終身的志業。
生命教練以能力傳承生命教練的實力!
能成就兩個弟子學生,才被承認合格生命教練。
●生命教練原則只教人釣魚,不幫人抓魚。
只要您想要~就無償幫您心想事成!
如果您自己都沒有企圖心、使命感,任何人都無法幫您的!
我幫你心想事成雖然不收費用,但是我挑弟子學生的,要成為我的弟子學生請依下列程序作業:
●先要在Skype取得與我連絡。
我用Skype教學,傳遞資源給我的學生!
使用網路線上教學是基本條件之一,若不會Skype,將無法有效及時學習與聯絡。
非我有意刁難,而是時勢必須如此。
取得與連絡後上傳一份履歷讓我認識你。
每個人目標不同、具備的條件不同、擁有的資源不同,所以,做法各不相同。
我必須認識你、了解你,才能幫助你。
●主動連絡:
每週主動與我連絡,並提出遇到的問題。
要有明確的「要求」規格,至少要有明確的「需求」方向;我會教您如何分辨「需求」與「要求」。
即時判斷的正確反射,是靠平時教化勳淘而成,在需要時才聯絡,只能解除狀況,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學不到真正的本領。
●我採取老鷹餵食法:
老鷹餵食小鷹不是等份餵食的,哪隻小鷹搶的越凶,老鷹就餵它。
所以囉!強者越強,弱者淘汰。
肉弱強食的結果,能生存下來的老鷹,每隻都是生態的強者,老鷹是猛禽是很自然的。
您必須有強烈要的企圖心,才會成功!
●很抱歉,這裡沒有V.I.P.
不管您的知名度多高,背景多雄厚,在這裡,您只是一個有血有肉會高興會難過有能力也會犯錯的人,跟所有人一樣珍貴,一樣獨一無二。
●這裡沒有權威;
面對生命的磨難,沒有人是權威,一個人不會因為有五個博士學位而比較快樂。
我跟您一樣,都是生命的參與者,唯一的差別是,在關鍵時刻,會讓您學會怎麼靠自己走出來。
●這裡沒有空言安慰;
您不會聽到任何對您失望或指責的言語,也不會聽到諸如:
「不要想太多」、「處在福中不知福」、「還是要靠你自己」這類不負責任的話,但是也不會講一些不著邊際的空言安慰~因為即便是善意的謊言也是謊言。
可以探討,不要爭辯;我們都有選擇權,最壞不過你自己的狀況繼續而已。
道法自然就是尊重你的選擇,且讓狀況繼續下去;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會以您是長年的生命鬥士;
用尊敬的心傾聽您的奮鬥史,發掘有價值的經驗,讓您學會尊敬自己,學會勇敢面對問題,學習自己欠缺的能力。
●這裡嚴格科學取向;
定位在科學取向、邏輯嚴密有效果的導向,因此對自己不擅長的事物,保持中立。
●只要給我一個承諾:
當心想事成之後,繼續傳承這個「生命教練」志業,無償的幫助兩個需要幫助的人成就他們的人生,我就無償的幫助你成就你的人生。
我是「生命教練」~關教練(Noah),希望能依據中華文化古籍中正確的哲學思想,做為具體行為的標準,為施行普渡眾生,無償的幫助想成功的人成就他們的人生,以達世界大同的境界。
《大同世界》自成獨特的系統,是以自然科學為基礎,以「道法自然」為主軸,以中華傳統文化古籍的哲學思想為依據,運用資訊管理思維,布局生態環境,促使不得不的命運,掌握生態中的平衡機制與循環機制,以延續生態生命,生態生命永續綿延,才能促使社會生態產生和諧太平的大同世界!

教練有話說:
現在就開始了本質測試,通過註冊成功這是第一個考驗你的能力,能註冊成功起碼你已具備二八定律中20%的菁英分子的潛質。
接下來你可以提出任何問題來測試我《大同世界》的能耐,來決定你的人生方向。
最早的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諾獎得主楊振寧說:「科學的極致是哲學,哲學的極致是宗教。」
接續楊振寧的話,我認為:「宗教的極致是信仰,信仰的極致是觀念。」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觀念改變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塑造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總之,「科學的極致是哲學,哲學的極致是宗教,宗教的極致是信仰,信仰的極致是觀念。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因為,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命運在自己的手上。」
當責任變成了使命,那就是生死交關的任務,不為別人,只為自己,要征服的自己本人,沒有如此經歷的人,就沒有真正的人生,來看看意志的力量。
當榮譽成為信念,能在自己的使命中去世就是一種榮耀,生死都已經不重要了,而生態生命才是真正的價值,所以,家長會為保護家族而犧牲。
能為自己的使命成就生態的價值,並能讓世事和諧循環的達到《大同世界》的境界。
這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們應該有的態度與抱負,也是世人的共同理想。


2020年4月16日 星期四

《生命教練》~認識生命教練~關於我~關渡(Noah)~關教練

《生命教練》~認識生命教練~關於我
~關渡(Noah)~關教練
客觀是為了道法自然,
尊重是為了確定責任,
肯定是為了認定事實;
謙虛是為了學習能力,
感恩是為了回饋平衡,
利他是為了生態循環。


從小我在嚴厲的打罵教育下成長,老師、長輩都要求我要滿足他們的“虛”求,而從不真正的了解我的特長與發展。
學校教課書教的是仇恨教育;《我們的家在大陸上》《海峽上的月亮》《待反攻的號角響》。
但是學校沒教的東西卻是我一輩子財富資產的根基;例如父親的正義清廉,奶奶的寬宏包容,媽媽的強勢堅持。
中華文化的根淺移默化的韜晦著我,因為打罵及否定,所以我不喜歡讀書,我追求公平與和諧。
老師、長輩只是依著他們慾望的標準下達指令,做不到就打,為了不被挨打我只能照著指令做事,這否定了自我,模糊了是非善惡。這種教育環境下,為了躲避這些不合理、不道德的指示,這正砥礪著我修正我的生存之道。人世的生態就是一部權力史,無處不在的權力充斥著世間,只有權力大的人才有話語權。
叛逆性促使我一直找尋可依靠的天道真理以支撐道法自然的必然性,我發現不能只是為自己找理由,那只會造成下一次更慘的遭遇,也因此我被迫養成追求超越“人謀”的“天道”,客觀看待世事的習慣,客觀的態度也使我有良性的循環,奇怪的是,至此以後許多事我都能料事如神,漸漸悟出“道可道,非常道”中國禪的意境。
雖然大家沒把我放在眼裡,但我遵循“道法自然” 客觀處事的心一直沒有放棄過,雖千萬人吾往矣,我相信只要沒有不合理的制度牽絆我,我就能一飛衝天,因為“人謀”制定的制度,無法超越道法自然的變化,在“人謀”制度的環境裡總因“人謀”而牽手制肘,而所謂“人理”就是因為“人謀”與“天道”的差異,需要解釋的理由。
小時候面對壓力的環境,只能以行動逃避。13歲我 終於有機會離開了家,到外地求學,卻碰上同學霸凌,我選擇面對問題,全班打我一個人,我也毫不退縮,之後檢舉老師貪污班費,被老師迫害霸凌。
16歲我為了減輕家中負擔進了軍校,自此就沒依靠家中,完全獨立「生存」!
經歷:裝甲指揮部副指揮官陸軍中校退伍,總經理特助、MIS(資訊管理)專員、管理部經理、總稽核、董事長特助、副總經理、總經理、董事長。
陸軍官校剛畢業時下部隊在軍中我非常出色,從排長接連長只用一年時間,次年佔少校連長職缺時,因為拒絕高階直屬長官逼我貪污,因拒絕而被迫害,因此而轉任政風單位,本以為找到了燈塔,後來才發現燈塔下面更是黑暗的地方,無法同流合污屢遭迫害,軍旅生涯終不得志而以中校退伍。
事過境遷,平心而論,我還是非常感激當年給我淬鍊的長官,感激軍中給我磨練的環境,沒有當時生存環境給我的歷練,就沒有今天生活環境的成就!
制度牽絆了我的前半生,但是,制度也成就了我後半生。沒有經歷淬鍊就不會成就人生,人生沒有暗礁和岩石就激不起美麗的浪花。
退伍後,除了第一份工作是應徵被錄用外,之後工作一路被外公司挖角任用,從倉庫管理的料帳合一做起,專門從事專家們宣布無救的工作,曾經執行兩家公司通過財政部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審核上櫃。
軍中退伍七年後,我被挖角任職高科技公司光電晶圓廠的副總經理,軍中退伍十一年後我自組公司,專門輔導一些經專家診斷無救的公司,讓他們起死回生。
我沒有資格挑選工作,只能撿拾專家們都宣告失敗,沒人願意接的工作。
我沒有退路,只能完成連專家都不能完成的工作,感謝上蒼給我機會,沒有這些淬鍊,就沒有今天的我!我只是平凡者中追求不平凡的人。
我是「生命教練」~關教練(Noah),希望能依據中華文化古籍的思想哲學,做為具體行為的標準,為施行普渡眾生,無償的幫助想成功的人心想事成,以達世界大同的境界。
只要給我一個承諾:當心想事成之後,繼續傳承生命教練志業,無償幫助兩個人成功,我就無償的依據《大同世界》的理念與作法,幫助你心想事成。
北宋「關學」學派創始人~張載有一句傳世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指引讀書人應該有的態度與抱負,也是儒家學者的共同理想,也是我的理想。
《大同世界》自成獨特的系統,是以自然科學為基礎,以「道法自然」為主軸,以中華傳統文化古籍的往聖絕學為依據,運用資訊管理思維,布局生態環境,促使不得不的命運,掌握「平衡」與「循環」機制,以延續生態生命,生態生命永續綿延,使得社會和諧太平的大同世界!
我將盡一己之力,無償幫助更多的人,成就他們自己的人生。

促使你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就!

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真正的自由是自律


真正的自由是自律 (自律的人才是自由的人)  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康德

當被問起理想的生活狀態,許多人會回答——自由自在。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幻想,哪天對現在千篇一律的生活狀態膩煩了,瀟洒的換一種活法:不必工作,數錢數到手抽筋,睡覺睡到自然醒,每日有吃有玩有自由,充實的學習和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計劃,……生活自主而自在。
現實的情況是,退休之後,大多數人在嘗鮮過幾天之後,基本回歸於人最慵懶的「常態」:放飛自己,睡到中午才醒,衣服堆成山也不想整理,連自己也懶得收拾的你自己,就別提去健身房塑造形體了。
萬物守恆,有所求必然需要有所付出。自由是極好的,而且彌足珍貴,但要達到自由的彼岸必要的付出便是自律,失去了自律,離自由只會越來越遠。
如果想成為隨性的自由職業者,非得磨礪技藝,讓自己有實力養活自己;羨慕別人的好身材,就得做到對手中的薯條說放下就放下;想儘早實現財務自由,不經歷一番痛苦的奮鬥哪有可能?
 康德說,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大道至簡,知易行難,能真正做到自律的人付出了「可怕」的努力, 也得到了驚人的成績。
~~~
一隻馬戲團的獅子,渴望著自由,逃離了馬戲團,進入了自由森林的地方,心想這下可自由了,不必遭受訓獸師的鞭打訓斥了。
一隻動物園的兔子,渴望著自由,逃離了動物園,進入了自由森林的地方,心想這下可自由了,不必過著了無生趣的日子。
逃離馬戲團的獅子,進入了自由森林之後,過了一天,肚子餓了,就到處找吃的,看到了逃離了動物園的兔子,很快地抓住了兔子,狼吞虎嚥地把兔子吃了。
~~~
在每一個生態環境中,都有每一個生態環境的生命迴圈,每個個體都有其功能的價值,有生命價值的個體受到生態環境的保護,沒價值的個體竟會被生態環境淘汰。
在生態環境終中就要遵守生態環境的生存規則,這就叫自律。
每一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
自然界的神奇與奧妙;一物剋一物,當蚜蟲出現時,蚜蟲的剋星--瓢蟲,絕不會錯過這美味大餐! 蚜蟲、螞蟻、瓢蟲三者之間形成有趣的三角關係!
蚜蟲會吸食植物的汁液,危害植物的生長,而蚜蟲分泌的蜜汁是螞蟻的最愛,因此螞蟻會保護蚜蟲,當瓢蟲要捕殺蚜蟲時,螞蟻會幫忙驅逐瓢蟲,也會將蚜蟲搬到別處繁殖,以便有更多的蚜蟲分泌更多的蜜汁,供給螞蟻所需,因此螞蟻與蚜蟲之間形成互利共生的友好關係!
所以,真正的自由是有能力布局「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主宰者。
有能力的人,才有永生的生命!
什麼是生命?就是具有「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就是生命。
因為「平衡」才能「循環」,「循環」才有「生命」。
不論是有形或無形的人、事、物的狀況,只要符合上述原則,就是生命。
生態也有生命,所以,組織也有生命,國家也有生命,宇宙星系都有生命。
只要失去「平衡」就無法「循環」,只要沒有「循環」,當然就沒有「生命」。
為了讓生態具有「平衡」與「循環」機制,在生態中的個體就必須獻出自己的專長貢獻,每一個個體都是因為自己的專長,才被主宰者選中在生態中存活,生物鏈的「平衡」與「循環」機制促使生態生命的延續。
在生態中生物鏈的每一個個體,只要無法貢獻本身生態生命的標準消耗,必定會被生態機制淘汰,換取新的個體,這就是新陳代謝;人在自己的生態環境中也是一樣,當無法貢獻本身生態生命的標準消耗,就會遭到生態系統的淘汰。
生態系統的新陳代謝就是生命的規律,每個個體都要遵守生態系統的律約。只要遵守生態系統的律約,就可以在生態環境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生態會保護在系統中的每一個有價值的個體,就像螞蟻保護蚜蟲一般;這就是生命機制。

所以,真正的自由是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