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整合管理~2.2.01「生命」與「生態」

整合管理~2.2.01「生命」與「生態」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所以,若不能用一句話說清:什麼是生命?那麼充其量也就是個國文老師,只能做個解釋名詞罷了。
“生命就是具有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
無論是動物、植物、萬事、萬物與世事…… 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只要具有“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就是生命。
因為能平衡才能循環,能循環才有生命。
個體生命若不能回饋生態環境,不僅個體生命會因不能回饋生態而被淘汰,亦會造成生態環境因失衡而萎縮,個體生命失去依靠。
生態環境會因需要,而保護有貢獻的個體生命,兩者互為循環依存,生態能因「平衡」而「循環」的機制而促使永續生命。
所以,具有平衡機制與循環機制的生態就是生命。
有生命的生態系統必須同時具備「平衡」和「循環」機制的功能。

什麼是「公平」?

促使公平的環境有二:

一、平衡:在主控的環境中使用。
二、制衡:在被控的環境中使用。
生態環境中的生命迴圈,因息息相生,故環環相扣,環扣相依的生物鏈關係。

公平環境有二:平衡與制衡。

(一)可分割的公平,對等的平衡。
例:兩人公平的分兩張餅;一人一張。
(二)不可分割的對應,相互制衡。
例:兩人公平的分一張餅;分者後選。
例:三方存在的生態制衡機制;
(循環制衡;划拳:剪刀、石頭、布。)
例:瓢蟲攻擊蚜蟲,芽蟲給養螞蟻,螞蟻保護芽蟲,螞蟻攻擊瓢蟲;息息相生環環相扣,環扣相依的生物鏈關係;因為平衡所以能循環,因為循環所以有生命,因此形成生態生命。
個體生命有餘力回饋生態環境的需要,此謂個體生命的價值!因有價值所以能被保護。
生態環境會保護貢獻生態環境所需的個體生命,促使生態環境永續的平衡循環,就是生態環境的生命價值。
價值更勝於價格的重要!
無能貢獻生命價值,才會攀比生命的價格。
攀比誰有錢,是比價格;炫耀生命耗用的價格,顯然是炫耀無能。
生命力的強弱取決於個人的能力強弱,與生態平衡機制的穩定。
了解“什麼是生命?”之後,再回顧先總統蔣介石先生的雋永名言:「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此時就不難悟出其哲理,而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與目標。


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

整合管理~2.1序言~補充說明

整合管理~2.1序言~補充說明
學習「整合管理」必須要經歷:訂定目標的標準規格,依據標準規格審核差異,改正缺失,修訂規格,再次循環執行,在異常改正的過程中進步。因此犯錯(make mistakes),也就是trial and error一定要做錯之後頭腦才可以接受新的做法。
所以,教練會給一個系統,然後教導,之後給一個功課,以確認學生能力,在交付與回覆中學習、進步。
透過這個過程,教練可以了解學生的挫折感在哪裡?
同時讓他看到自己的長處,提高自信心。
教練和學生有如師徒關係的教導!
生命教練無償傳授「整合管理」,是希望能代代相傳,開枝散葉,落實生活,普渡更多眾生。
「整合管理」最重要的兩個關鍵因素:就是「客觀」和「尊重」。
「客觀」要道法自然,「尊重」要尊重責任;如果你依持自然,那就讓狀況繼續下去,順其自然,你不會懼怕驗證天道發展的結果,如果你逆天而行,自然就會遭到天譴,而承擔自己的「責任」,會是什麼「責任」?
那就問老天,看老天會給什麼天譴囉!
這就是「以道治法」,人理訂定的法律,是無法制衡天道的自然規律。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因為法官不是聖人,所以我相信天地自然。
整合管理的生活態度:
客觀、尊重、肯定;謙虛、感恩、利他。
客觀:擴大格局,包容立場,〜道法自然
尊重:尊重責任,承擔成本,〜順其自然
肯定:接受事實,坦然面對;〜順應自然
謙虛:虛心學習,充實能力,〜體悟自然
感恩:感恩砥礪,回饋生態,〜順應自然
利他:貢獻餘力,生命循環。〜回應自然
不是口號而是系統,每點都是有依據、可追朔的具體作法,不要斷章取義的妄自解釋。

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

整合管理~2.1序言

整合管理~2.1序言
目前有兩種相互衝突的力量~相依性和分立性正引發張力,使這個時代起了根本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組織與組織的關係日趨緊密,但另一方面,個人亦希望追求自已的獨立自主性。

「整合管理」即是規劃整合組織中,相依性與分立性這兩種相關卻相對的力量,使組織內的人、事、物既能彼此相依,又能維持個別的獨立和獨特性。

這種關係表現在企業資源規劃;簡稱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最為貼切。 整合管理的關鍵:是在布局生態環境平台的生命迴圈,促使不得不的環境而加以控制,謂之管理。

整合管理最終的目標並非控制,而是掌握!

依循自然發展的規律,運用道法自然,以求和諧生態環境而已;促使務實的生態環境,暨能各自獨立,又是必然的生態組織整合。

「整合管理」是運用道法自然的力量,促使生態環境能夠平衡和循環的永續生命。所以,運用道法自然的力量,就必須從「格物致知」開始深究,只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後才能隨心所欲地運用。

「格物致知」出處為大學,大學乃四書之一,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大學之名義乃指博大的學問。大學一書,以朱熹之意,是古代大學教育學者成為大人的重要經典。

大學有三綱八目: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的連貫性為:從個人的明明德~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做起,發揮到親民~齊家、治國、平天下,以達至善的境地。 格物致知可以說是八目之本,在大學「經典」之中有這麼一段話:「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致知。致知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是一個貫通的思想,而且有層次性,想要達到最高的境界,就必須從最底層做起,這就說明了為何格物致知是如此重要~因為它就是自然變化的基本。 以自然科學的說法不論硬體、韌體、軟體,不論看得到的物體或看不到的能力,其間的變化有其一定的規律。因為,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澈悟由“格物”轉變“致知”的原因,知其變化原因才能掌握原則,掌握原則才能運用自如。 要想透撤“格物”致知的變化就不得不從西方科學入門,整合管理的基礎是依據科學為理論。推薦「粒子冒險奇境網站」~

這網站很輕鬆的介紹自然科學的基礎~「物理」,「物理」「悟理」悟出人生的道理!格物致知嘛!

生活就必須了解我們生存的生態環境,所以,推薦這個「粒子冒險奇境網站」(以關鍵字電腦搜尋),由此可以科學印證整合管理的依據。

在此亂世深知~世事之亂,在於主控者不依主宰的“天道”而行,自訂“人理”,而“人理”無法凌駕“天道”,整合管理乃依據“天道”運用以道制法的主控權,促使道法自然的達成心想事成的心願。 整合管理「格物、致知」的基礎是依據自然科學,教材:「粒子冒險奇境網站」。

「物理」自然的變化,促使悟出處世的道理「悟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運用處事。整合管理「誠意、正心」的基礎是依據中華傳統文化,教材:「整合管理~觀念篇」。 由生命教練關教練系統整合闡述;如何運用道法自然,達到和諧世界的生態環境境界。 整合管理「修身」的基礎是依據中華傳統文化,教材:「弟子規~李毓秀著作」。 整合管理「齊家」的基礎是依據中華傳統文化,教材:「家範~司馬光著作」。 整合管理「治國」的基礎是依據中華傳統文化,教材:「論語」。 《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在儒家學派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儒家對於《論語》有著“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 整合管理「平天下」的基礎是依據中華傳統文化,教材:「道德經」。 布局以「道法自然」的「平衡」和「循環」的狀況,促使不得不的生態環境,以達生態永續生命:因「平衡」才能「循環」;因「循環」才有「生命」。 順勢而為的產生自然平衡的永續生命而達到自然產生的世界和諧「天下自然平」,而不是強制達成「平天下」。 「整合管理」是以科學為基礎,由科學延展至哲學,由哲學延展至教化。所以,「整合管理」內容就從科學開始說起,依序哲學最終止於教育,應該是教育項下的教化。

「整合管理」的基礎是依據科學理論。

「整合管理」的原則是依據道法自然。

「整合管理」的根基是依靠傳統文化。

「整合管理」的變化是依據邏輯系統。

「整合管理」的運用是依持兵家學說。

「整合管理」的目標是朝向教化眾生。

整個「整合管理」的教化是一個活的技巧工作,技巧的東西千萬不要相信可以透過,書本、筆記、錄影、錄音……就可以學得很好,依據著標準系統,跟教練親自搭配,在這種情形下才能激發你的專長跟潛能。

每個人的生態環境不同,具備的條件不同,擁有的資源不同,個性、特質不同,所求的理想目標不同。

所以,執行的方向、方法、使用的專業、技巧、工具亦不相同。 因此,無法統一教學,唯有個案處理。

整合管理~生命教練~1.2註冊說明

整合管理~生命教練~1.2註冊說明

生命教練雖然免費傳授,但是,我挑選適合傳承「生命教練」的人,這裡是會淘汰不上進,放棄自己的學生。

不適合傳承「生命教練」的人會自然淘汰。

只要您學,保證您會!只要您會,保證您能!只要您能,保證您心想事成!

成功有章法,作為有步驟,作業有流程!

給我一個承諾,將生命教練教給你的能力回饋生命教練團隊,傳承生命教練的使命,將生命教練做為終身的志業。

生命教練沒有證照只有實力!

傳承生命教練的能力,能成就兩個學生,才被承認合格生命教練。

生命教練原則上只教人釣魚,不幫人抓魚。
只要您想要~就幫您心想事成!如果您自己都沒有企圖心、使命感,我是無法幫您的!
我幫你心想事成雖然不收費用,但是我挑學生,要成為我的學生請依下列程序作業:
●先要在Skype取得與我連絡。
我將在Skype上,傳遞資源給我的學生!
使用網路線上教學,是基本條件之一,若不會網路學習的基本能力,將無法有效及時學習。
並非我有意刁難,而是時勢必須如此。
取得與我連絡後上傳一份履歷讓我認識你。每個人生態不同、目標不同、具備的條件不同、擁有的資源不同,所以做法各不相同。所以,我必須認識你才能幫助你。
●主動連絡:
每週主動與我連絡,並提出你遇到的問題。要有明確「要求」的規格,至少要有明確的「需求」方向。
我會教您如何分辨「需求」與「要求」。
即時判斷的正確反射,是靠平時教化勳淘而成,等到需要時才聯絡,溝通就有斷層產生。無法體悟時不要堅持己見,也不要歪曲解釋我的意思,可以探討,你有選擇權,最壞不過你自己的狀況繼續而已。
●我採取老鷹餵食法:
老鷹餵食小鷹不是等份的餵食,哪隻小鷹搶的越凶,老鷹就餵它。所以囉!強者越強,弱者淘汰,肉弱強食的結果;能生存下來的老鷹,每一隻都兇悍,老鷹是猛禽是很自然的。
您必須有強烈的企圖心,才會成功!
●很抱歉,這裡沒有V.I.P.
不管您的知名度多高,背景多雄厚,在這裡,您只是一個有血有肉會高興會難過有能力也會犯錯的人,跟所有人一樣珍貴,一樣獨一無二。
●這裡沒有權威。
面對生命的磨難,沒有人是權威,一個人不會因為有五個博士學位而比較快樂。
我跟您一樣,都是生命的參與者,唯一的差別是,在關鍵時刻,會讓您學會怎麼靠自己走出來。
●這裡沒有空言安慰。
您不會聽到任何對您失望或指責的言語,也不會聽到諸如:「不要想太多」、「處在福中不知福」、「還是要靠你自己」這類不負責任的話,但是也不會講一些不著邊際的空言安慰~因為即便是善意的謊言也是謊言。
●會以您是長年的生命鬥士。
用尊敬的心傾聽您的奮鬥史,發掘有價值的經驗,讓您學會尊敬自己。
●這裡嚴格科學取向。
定位在科學取向、邏輯嚴密而且有效果的導向,因此對自己不擅長的事物,將保持中立。
我的 「生命教練」自成一獨特的系統,是以「整合管理」為主軸,以科學為依據,以中華固有文化為實行基礎,推崇「道法自然」!
自然淘汰法也是整合管理的關鍵,生命會自尋出路,活下去是唯一生存的出路。

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整合管理~生命教練~1.1關於我~關教練(Noah)

整合管理~生命教練~1.1關於我~關教練(Noah
從小我在嚴厲的打罵教育下成長,只要是沒有做到老師、長輩的指示就挨打。
但是這些指示有些是不合理的、不道德的,做不到就是他們口中的笨小孩就挨打,笨!就打,打!就笨,一直惡性循環,所以,我一直是大家眼中不起眼的貨色。
叛逆性促使我一直找尋可依靠的真理以支撐我的合理性,我發現不能只是為自己找理由,那只會造成下一次更慘的遭遇,也因此我被迫養成追求超越人理的天道,客觀看待世事的習慣,客觀的態度也使我有良性的循環,奇怪的是,至此以後許多事我都能料事如神,漸漸我悟出“道可道非常道”的意境。
雖然大家沒把我放在眼裡,但是我追求天道的心一直沒有放棄過,雖千萬人吾往矣,我相信只要沒有牽絆我的制度,我就能一飛衝天,因為人理制定的制度,無法超越天道的道法自然,在人治的制度環境裡總是因人理而牽手制肘。
小時候面對壓力的環境,只能以行動逃避。13歲我終於有機會離開了家,到外地求學,卻碰上霸凌,我選擇面對問題,一個人打全班毫不退縮,檢舉老師貪汙班費,被迫害。
16歲我為了減輕家中負擔進了軍校,自此就沒依靠家中,完全獨立「生存」!
經歷:裝甲指揮部副指揮官陸軍中校退伍,總經理特助、MIS(資訊管理)專員、管理部經理、稽核、總稽核、董事長特助、副總經理、總經理、董事長。
陸軍官校剛畢業時下部隊在軍中我非常出色,從排長到接連長我只用了一年時間,在我任大連長時,因為拒絕高階直屬長官逼我貪污,因拒絕而被迫害,因此而轉任政風單位,本以為找到了燈塔,後來才發現燈塔下面是最黑暗的地方,無法同流合污屢遭迫害,軍旅生涯終不得志而以中校退伍。
事過境遷,平心而論,我還是非常感激當年給我淬鍊的長官,感激軍中給我磨練的環境,沒有當時生存環境給我的歷練,就沒有今天生活環境的悠哉!
制度牽絆了我的前半生,但是,制度也成就了我後半生。沒有經歷淬鍊就不會成就人生,人生沒有暗礁岩石就激不起美麗的浪花。
退伍後,除了第一份工作是應徵被錄用外,之後工作一路被外公司挖角任用,從倉庫管理的料帳合一做起,專門從事專家們宣布無救的工作,曾經執行兩家公司通過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審核上櫃。
軍中退伍七年後,我被挖角任職高科技公司光電晶圓廠的副總經理,軍中退伍十一年後我自組公司,專門輔導一些經專家診斷無救的公司,讓他們起死回生。
我沒有資格挑選工作,只能撿拾專家們都宣告失敗,沒人願意接的工作。
我沒有退路,只能完成連專家都不能完成的工作,感謝上蒼給我機會,沒有這些淬鍊,就沒有今天的我!我只是平凡者中追求不平凡的人。
整合管理推崇「道法自然」!
「整合管理」即是規劃整合組織中,相依性與分立性這兩種相關卻相對的力量,使組織內的人、事、物既能彼此相依,又能維持個別的獨立和獨特性。
以自然科學為基礎,以儒釋道中華傳統文化為依據,運用四維空間的資訊管理思維,整合生態環境的平衡與循環機制,促使我們的生態生命永續綿延。
自然淘汰法是整合管理的關鍵,生命會自尋出路,活下去是唯一生存的出路。

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