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7日 星期六

整合管理~2.2.02.02 事理的兩重性

整合管理~2.2.02.02 事理的兩重性
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重性,有時候甚至沒有對錯,你以為對的,換個立場或許是錯的。
舉個例吧!
瘦弱的病人,在雞群中挑了一隻最強壯的雞,殺了進補。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何謂強?何謂弱?
以本位立場看殺雞進補是對的,以雞的立場來看殺雞是錯的。
瘦弱的病人殺了強壯的雞,對、錯、強、弱會因為立場的變化而改變。
因為各自立場不同,所以需求也不會相同,勿以自己的需求判定別人,你竭盡全力為之奮鬥的,卻可能正是別人想擺脫和拋棄的。
世事詭譎多變,莫因立場而限制了格局發展,唯有客觀的態度才能有正確的判斷,要有格局的作為才能有和諧的結果。
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命運在自己手裡。
《易經》的基本原理,進而探討了世界本原,宇宙秩序以及事物的本性及其變易法則,表現了成為一本哲學著作的多方面哲理與智慧,陰陽兩極,陽中有陰,陰陽和諧。
太極出自易經,有人以陰陽解釋,但不免失之於認知的皮毛,若能體會太極的「從互動中求平衡的狀態」,庶幾近乎。
太極就如同是宇宙變化的「形象」,其小無內,其大無外。
太極與無極是一體兩面,太極是正面,就是看得到的、屬於陽的這一面;至於看不到的、屬於陰的那一面叫無極。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無極是指當太極運化時,那看不到摸不到的、「非絕對無,乃未始有」的那一面,也就是「元一混沌」。這就是太極的概念:無限高遠的、不可知的「有」。
一開始只是一種自然觀,但人類開始用這種觀點去思辨,從自然的變動轉化成人為的意識,就成了一種道德品性的修為。
太極的觀念,可以用古太極圖來看。古太極圖中有兩點,分別代表陰、陽,因此整個圖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而且這兩點不是對立面,是融合在一起,陰中有陽使趨於動,陽中也有陰使趨於靜,也就說明了陰陽互用的道理。

 
陰中有陽,就是在擴散時一定有陰的內斂,如此才可慢慢成局;陽中有陰,就是在一個形象與物狀中,一定包含了沒有形象的無極、無相。這兩個力量相平衡時最圓滿。
世界上不可能只有陽或只有陰,一定是陰陽同時存在,因為陰陽是事物進化的原動力。
太極圖騰就是象徵陰陽的兩種能量,這個圖形最大的特色在於,沿著圓心任意的切割,都會發現到任何一邊都同時包含陰陽兩體,因此,我們可以理解太極的中心思想,就是陰與陽相互交替、相互消長。
而太極陰陽相生的思想,正好與中國傳統一個重要的哲學思維相呼應,所謂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中國傳統的宇宙觀認為,世界萬物皆有兩極,而兩極間的關係是密切結合、相互消長,彼此生生不息的,動靜、剛柔、快慢、虛實、進退、強弱,這些我們熟悉的對比,在太極中彼此有著起承轉合的微妙關係,而如何進行兩極的調和,正是太極追求的理想。
因此太極的哲學不僅對於自己,對於自己週遭的家人、朋友如何和諧相處,自己人生如何圓滿和諧,宇宙是一個大太極,自己人生就是一個小太極,彼此協同相互輝映,才是太極的哲學。
具體而言最小的生態結構是家庭,大者如家族、學校、鄰里、縣市、國家、民族。
生態不論大小,能存在的原則:依據有無“平衡”與“循環”的機制,決定生命長短。
依據“平衡”與“循環”和諧的強度,決定生命力量的強度。
生態結構會減少生態中無謂的消耗。
生態為減少消耗勢必會淘汰無貢獻的個體。
回饋生態確保個體的價值,才不會被淘汰。


2017年1月6日 星期五

整合管理~2.2.02.01 「格局」與「布局」

整合管理~2.2.02.01 「格局」與「布局」
沒有「格局」就不能「布局」,布局~促使不得不的生態環境,加以控制,就是管理。
永遠要超越本身職務三個層級的能力,才能具有面對事情處理的能力,有能力才能駕馭自己生態的發展,才有主控權,有主控權才能布局不得不的生態環境。
當受到挫折打擊,將此挫折轉成學習的動力,學習目標要明確,什麼能力不足就學習什麼能力,用能力撐大格局,用格局擴大縱深,有縱深才能揮灑布局,布局就是架構不得不的生存環境,運用生命鏈的必然;因相生必相扣,促使生命不得不依照主控者布局的生命鏈環扣生存循環,唯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布局主宰生態的循環,成為生態的主宰。
布局要有運用身邊資源發揮極致的格局,個人能力不足時,不要排斥生態環境的能人,高手盡在民間,且不問出身如何,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能布局生態環境者,就是生態環境的主宰,必定承擔責任,有權必有責,權責不分家。
「權」是力的一種,權和責是制衡存在的。
所以,聽誰的誰負責,每個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責任就是承擔失敗成本。
天賦人權,人權也是一種力,在生態環境中,人可以自主選擇:接受或拒絕,接受就道法自然的順勢而為,拒絕主宰就承擔責任。
但是,每個人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人擁有再大的「權」也大不過「天道」,人訂定的是「人理」,自然就是「天道」。
所以,「道法自然」必定依道而行,依道而行才能「以道制法」。
「依道制法」就是運用「道法自然」的不得不的「天道」發展,迫使「人理」的順服。
我們不能用各自的立場賦予某人的特權。
人為的特定的權力,會造成像現今的亂象!
有恐龍法官、殺人議長、肥貓立委、貪汙總統……,原因無他,人為的“特權”而已。
當權力無法平衡時毀滅也就開始了,所以,防微杜漸是很重要的機制,崩解是很快速的,防範一定要在崩解之初就有制衡機制,這不是戰術問題,這是戰略問題的原則。
如果領導者還以圍堵的方法治理;就像活在二維空間的毛蟲,無能制定出三維空間控制的秩序,以掌握蝴蝶世界的生態規約。
一個深陷泥淖的人,是無法提著自己的頭髮拔出泥淖的。沒有支點就無能為力,給一個支點,才能撬起世界!這是層級問題。
領導者能力不足,沒有關係,運用組織領導,生態依然活耀,高手盡在民間,只要能夠「公平」就能「公正」,只要能夠「公開」就能「公道」。要解決於道,非解決於人。
運用制衡機制,促使在崩解之初就能制衡,規劃制度自然產生防微杜漸機制,處理世事不難!只是公平、公開而已,若依人不依道,就不能以道制法,更不能道法自然了。
現在這個四維空間的世代,公開檢舉不法,舉證不難,但特權阻礙了人權的自然生態。
立法有權就有責,權責不分家,球員不可兼裁判。立法要有制衡和循環的機制,要有承擔失敗成本的機制,才可道法自然。
執法依證據舉證,開放公開檢舉杜絕特權。
仲裁依據立法標準審核差異,公開公告。
杜絕「特權」開放「人權」以制衡的力量,平衡生態的循環,因「平衡」而「循環」,因「循環」而有生命,組織能新陳代謝,必定要有排泄機制,淘汰毒素與廢物,生命才能生生不息。


2017年1月5日 星期四

整合管理~2.2.02「立場」與「格局」

整合管理~2.2.02「立場」與「格局」
生活要會運用身邊的資源,知識就是資源,對求知的態度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之後才能「運用」知識,未經證實的訊息不是知識,那是無法周延「運用」的,徒增問題不穩定的變數,知識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能掌握才能靈活「運用」於生活。
“立場”與“格局”寄存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兩者間看似對立,但是可以系統整合的。
先了解“立場”與“格局”再說:立場:宇宙中只有三種立場;我、你、它。
格局:包容~我、你、它三種立場的狀況。
所以,“格局”的必要條件就是要具備:「我、你、它三種“立場”,缺少任何一種立場,就沒有“格局”了。」
三種立場;我、你、它的平面圖示:
“我”:以我為中心的圓心。
“你”:媒介的作用,與我和他的接觸點。
“它”:生態圈內置身事外者,與你接觸,與我不接觸的他,生態圈以外的所有其它。

三種立場;我、你、它的立體圖示:
“我”:滾動的圓球。
“你”:滾動圓球與平台的接觸點。
“它”:圓球與接觸點以外的所有其它。
小格局的立場:我、你、它的“立場”。
大格局的立場:我們、你們、它們的“立場”。
生態格局的大小,決定組織的大小。




三種立場;我、你、它的活動圖示:
“我”:滾動的圓球(生態空間的自己)。
“你”:滾動圓球與平台的接觸點(自己在生態空間不斷的變化接觸點)。
“它”:圓球與接觸點以外的所有其它。
小格局的立場:我、你、它的“立場”。
大格局的立場:我們、你們、它們的“立場”。
生態格局的大小,決定組織的大小。


格局「我 、你、它」的動態變化:
畫面說明:
河邊的樹上掉落一片樹葉,飄落河面上,順水漂流,逐漸消失遠方。
~請問樹葉是否前進?
格局的思維(包含我你它的立場思考):樹葉代表「我」。
樹和河面代表「你」(不同時間的「你」),都曾是樹葉的接觸點。
景象的實體代表「它」,整個過程變化。

真實環境活動:
一片長在樹上的樹葉,之後,掉落河面上,順水漂流,逐漸遠離了原來的樹。
有格局的思維,應包容各個立場的客觀態度!不可執著一個立場偏執的看世事。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方可運用掌握世事,世事多變,道法自然本就是自然規律變動的過程,懂了天地間的自然道理,依道而行自然“道法自然,神而明之,神而通之。”做起事來就容易多了。
道法自然,依道而行。
行道~要有“格局”,而無“立場”,無立場就無我執,無我執就沒有罣礙。
有“格局”就無“立場”;有“立場”就無“格局”。
悟道!“自然”因為“客觀”,所以~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與聖人均以有“格局”無“立場”之勢替天行道而已。


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整合管理~2.2.01「生命」與「生態」

整合管理~2.2.01「生命」與「生態」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所以,若不能用一句話說清:什麼是生命?那麼充其量也就是個國文老師,只能做個解釋名詞罷了。
“生命就是具有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
無論是動物、植物、萬事、萬物與世事…… 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只要具有“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就是生命。
因為能平衡才能循環,能循環才有生命。
個體生命若不能回饋生態環境,不僅個體生命會因不能回饋生態而被淘汰,亦會造成生態環境因失衡而萎縮,個體生命失去依靠。
生態環境會因需要,而保護有貢獻的個體生命,兩者互為循環依存,生態能因「平衡」而「循環」的機制而促使永續生命。
所以,具有平衡機制與循環機制的生態就是生命。
有生命的生態系統必須同時具備「平衡」和「循環」機制的功能。

什麼是「公平」?

促使公平的環境有二:

一、平衡:在主控的環境中使用。
二、制衡:在被控的環境中使用。
生態環境中的生命迴圈,因息息相生,故環環相扣,環扣相依的生物鏈關係。

公平環境有二:平衡與制衡。

(一)可分割的公平,對等的平衡。
例:兩人公平的分兩張餅;一人一張。
(二)不可分割的對應,相互制衡。
例:兩人公平的分一張餅;分者後選。
例:三方存在的生態制衡機制;
(循環制衡;划拳:剪刀、石頭、布。)
例:瓢蟲攻擊蚜蟲,芽蟲給養螞蟻,螞蟻保護芽蟲,螞蟻攻擊瓢蟲;息息相生環環相扣,環扣相依的生物鏈關係;因為平衡所以能循環,因為循環所以有生命,因此形成生態生命。
個體生命有餘力回饋生態環境的需要,此謂個體生命的價值!因有價值所以能被保護。
生態環境會保護貢獻生態環境所需的個體生命,促使生態環境永續的平衡循環,就是生態環境的生命價值。
價值更勝於價格的重要!
無能貢獻生命價值,才會攀比生命的價格。
攀比誰有錢,是比價格;炫耀生命耗用的價格,顯然是炫耀無能。
生命力的強弱取決於個人的能力強弱,與生態平衡機制的穩定。
了解“什麼是生命?”之後,再回顧先總統蔣介石先生的雋永名言:「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此時就不難悟出其哲理,而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與目標。


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

整合管理~2.1序言~補充說明

整合管理~2.1序言~補充說明
學習「整合管理」必須要經歷:訂定目標的標準規格,依據標準規格審核差異,改正缺失,修訂規格,再次循環執行,在異常改正的過程中進步。因此犯錯(make mistakes),也就是trial and error一定要做錯之後頭腦才可以接受新的做法。
所以,教練會給一個系統,然後教導,之後給一個功課,以確認學生能力,在交付與回覆中學習、進步。
透過這個過程,教練可以了解學生的挫折感在哪裡?
同時讓他看到自己的長處,提高自信心。
教練和學生有如師徒關係的教導!
生命教練無償傳授「整合管理」,是希望能代代相傳,開枝散葉,落實生活,普渡更多眾生。
「整合管理」最重要的兩個關鍵因素:就是「客觀」和「尊重」。
「客觀」要道法自然,「尊重」要尊重責任;如果你依持自然,那就讓狀況繼續下去,順其自然,你不會懼怕驗證天道發展的結果,如果你逆天而行,自然就會遭到天譴,而承擔自己的「責任」,會是什麼「責任」?
那就問老天,看老天會給什麼天譴囉!
這就是「以道治法」,人理訂定的法律,是無法制衡天道的自然規律。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因為法官不是聖人,所以我相信天地自然。
整合管理的生活態度:
客觀、尊重、肯定;謙虛、感恩、利他。
客觀:擴大格局,包容立場,〜道法自然
尊重:尊重責任,承擔成本,〜順其自然
肯定:接受事實,坦然面對;〜順應自然
謙虛:虛心學習,充實能力,〜體悟自然
感恩:感恩砥礪,回饋生態,〜順應自然
利他:貢獻餘力,生命循環。〜回應自然
不是口號而是系統,每點都是有依據、可追朔的具體作法,不要斷章取義的妄自解釋。

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

整合管理~2.1序言

整合管理~2.1序言
目前有兩種相互衝突的力量~相依性和分立性正引發張力,使這個時代起了根本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組織與組織的關係日趨緊密,但另一方面,個人亦希望追求自已的獨立自主性。

「整合管理」即是規劃整合組織中,相依性與分立性這兩種相關卻相對的力量,使組織內的人、事、物既能彼此相依,又能維持個別的獨立和獨特性。

這種關係表現在企業資源規劃;簡稱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最為貼切。 整合管理的關鍵:是在布局生態環境平台的生命迴圈,促使不得不的環境而加以控制,謂之管理。

整合管理最終的目標並非控制,而是掌握!

依循自然發展的規律,運用道法自然,以求和諧生態環境而已;促使務實的生態環境,暨能各自獨立,又是必然的生態組織整合。

「整合管理」是運用道法自然的力量,促使生態環境能夠平衡和循環的永續生命。所以,運用道法自然的力量,就必須從「格物致知」開始深究,只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後才能隨心所欲地運用。

「格物致知」出處為大學,大學乃四書之一,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大學之名義乃指博大的學問。大學一書,以朱熹之意,是古代大學教育學者成為大人的重要經典。

大學有三綱八目: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的連貫性為:從個人的明明德~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做起,發揮到親民~齊家、治國、平天下,以達至善的境地。 格物致知可以說是八目之本,在大學「經典」之中有這麼一段話:「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致知。致知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是一個貫通的思想,而且有層次性,想要達到最高的境界,就必須從最底層做起,這就說明了為何格物致知是如此重要~因為它就是自然變化的基本。 以自然科學的說法不論硬體、韌體、軟體,不論看得到的物體或看不到的能力,其間的變化有其一定的規律。因為,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澈悟由“格物”轉變“致知”的原因,知其變化原因才能掌握原則,掌握原則才能運用自如。 要想透撤“格物”致知的變化就不得不從西方科學入門,整合管理的基礎是依據科學為理論。推薦「粒子冒險奇境網站」~

這網站很輕鬆的介紹自然科學的基礎~「物理」,「物理」「悟理」悟出人生的道理!格物致知嘛!

生活就必須了解我們生存的生態環境,所以,推薦這個「粒子冒險奇境網站」(以關鍵字電腦搜尋),由此可以科學印證整合管理的依據。

在此亂世深知~世事之亂,在於主控者不依主宰的“天道”而行,自訂“人理”,而“人理”無法凌駕“天道”,整合管理乃依據“天道”運用以道制法的主控權,促使道法自然的達成心想事成的心願。 整合管理「格物、致知」的基礎是依據自然科學,教材:「粒子冒險奇境網站」。

「物理」自然的變化,促使悟出處世的道理「悟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運用處事。整合管理「誠意、正心」的基礎是依據中華傳統文化,教材:「整合管理~觀念篇」。 由生命教練關教練系統整合闡述;如何運用道法自然,達到和諧世界的生態環境境界。 整合管理「修身」的基礎是依據中華傳統文化,教材:「弟子規~李毓秀著作」。 整合管理「齊家」的基礎是依據中華傳統文化,教材:「家範~司馬光著作」。 整合管理「治國」的基礎是依據中華傳統文化,教材:「論語」。 《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在儒家學派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儒家對於《論語》有著“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 整合管理「平天下」的基礎是依據中華傳統文化,教材:「道德經」。 布局以「道法自然」的「平衡」和「循環」的狀況,促使不得不的生態環境,以達生態永續生命:因「平衡」才能「循環」;因「循環」才有「生命」。 順勢而為的產生自然平衡的永續生命而達到自然產生的世界和諧「天下自然平」,而不是強制達成「平天下」。 「整合管理」是以科學為基礎,由科學延展至哲學,由哲學延展至教化。所以,「整合管理」內容就從科學開始說起,依序哲學最終止於教育,應該是教育項下的教化。

「整合管理」的基礎是依據科學理論。

「整合管理」的原則是依據道法自然。

「整合管理」的根基是依靠傳統文化。

「整合管理」的變化是依據邏輯系統。

「整合管理」的運用是依持兵家學說。

「整合管理」的目標是朝向教化眾生。

整個「整合管理」的教化是一個活的技巧工作,技巧的東西千萬不要相信可以透過,書本、筆記、錄影、錄音……就可以學得很好,依據著標準系統,跟教練親自搭配,在這種情形下才能激發你的專長跟潛能。

每個人的生態環境不同,具備的條件不同,擁有的資源不同,個性、特質不同,所求的理想目標不同。

所以,執行的方向、方法、使用的專業、技巧、工具亦不相同。 因此,無法統一教學,唯有個案處理。

整合管理~生命教練~1.2註冊說明

整合管理~生命教練~1.2註冊說明

生命教練雖然免費傳授,但是,我挑選適合傳承「生命教練」的人,這裡是會淘汰不上進,放棄自己的學生。

不適合傳承「生命教練」的人會自然淘汰。

只要您學,保證您會!只要您會,保證您能!只要您能,保證您心想事成!

成功有章法,作為有步驟,作業有流程!

給我一個承諾,將生命教練教給你的能力回饋生命教練團隊,傳承生命教練的使命,將生命教練做為終身的志業。

生命教練沒有證照只有實力!

傳承生命教練的能力,能成就兩個學生,才被承認合格生命教練。

生命教練原則上只教人釣魚,不幫人抓魚。
只要您想要~就幫您心想事成!如果您自己都沒有企圖心、使命感,我是無法幫您的!
我幫你心想事成雖然不收費用,但是我挑學生,要成為我的學生請依下列程序作業:
●先要在Skype取得與我連絡。
我將在Skype上,傳遞資源給我的學生!
使用網路線上教學,是基本條件之一,若不會網路學習的基本能力,將無法有效及時學習。
並非我有意刁難,而是時勢必須如此。
取得與我連絡後上傳一份履歷讓我認識你。每個人生態不同、目標不同、具備的條件不同、擁有的資源不同,所以做法各不相同。所以,我必須認識你才能幫助你。
●主動連絡:
每週主動與我連絡,並提出你遇到的問題。要有明確「要求」的規格,至少要有明確的「需求」方向。
我會教您如何分辨「需求」與「要求」。
即時判斷的正確反射,是靠平時教化勳淘而成,等到需要時才聯絡,溝通就有斷層產生。無法體悟時不要堅持己見,也不要歪曲解釋我的意思,可以探討,你有選擇權,最壞不過你自己的狀況繼續而已。
●我採取老鷹餵食法:
老鷹餵食小鷹不是等份的餵食,哪隻小鷹搶的越凶,老鷹就餵它。所以囉!強者越強,弱者淘汰,肉弱強食的結果;能生存下來的老鷹,每一隻都兇悍,老鷹是猛禽是很自然的。
您必須有強烈的企圖心,才會成功!
●很抱歉,這裡沒有V.I.P.
不管您的知名度多高,背景多雄厚,在這裡,您只是一個有血有肉會高興會難過有能力也會犯錯的人,跟所有人一樣珍貴,一樣獨一無二。
●這裡沒有權威。
面對生命的磨難,沒有人是權威,一個人不會因為有五個博士學位而比較快樂。
我跟您一樣,都是生命的參與者,唯一的差別是,在關鍵時刻,會讓您學會怎麼靠自己走出來。
●這裡沒有空言安慰。
您不會聽到任何對您失望或指責的言語,也不會聽到諸如:「不要想太多」、「處在福中不知福」、「還是要靠你自己」這類不負責任的話,但是也不會講一些不著邊際的空言安慰~因為即便是善意的謊言也是謊言。
●會以您是長年的生命鬥士。
用尊敬的心傾聽您的奮鬥史,發掘有價值的經驗,讓您學會尊敬自己。
●這裡嚴格科學取向。
定位在科學取向、邏輯嚴密而且有效果的導向,因此對自己不擅長的事物,將保持中立。
我的 「生命教練」自成一獨特的系統,是以「整合管理」為主軸,以科學為依據,以中華固有文化為實行基礎,推崇「道法自然」!
自然淘汰法也是整合管理的關鍵,生命會自尋出路,活下去是唯一生存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