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生命教練》~如何處理瞬息萬變的世事?


《生命教練》~如何處理瞬息萬變的世事?
這個世界,隨時在改變,分秒之間就瞬息萬變,而且,愈變愈快速;愈變愈複雜;單純又經驗不足的孩子們,該如何面對呢?
世事多變,人算不如天算,世事難料,計畫趕不上變化。不要說單純又經驗不足的孩子們無法應對,就連成年的大人,甚至退休博士教授都無法應對。
今天就來說說:如何處理瞬息萬變的世事?
依據往聖絕學探討,先追究格物致知後,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之後,才有能力運用解決問題:
老子《道德經》體道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在漢代為避恆帝的諱,才改為「常」。
自然變化可以用話語說清楚的道理,就不是一般的“道”。自然的變化是依據科學的必然,不得不的變化,所以,隨著生態的變化而不停的變化。
成形事務的名稱是可以命名定義出來的,但是,你見到的事物和方法並不是前人見到的事物或方法,名是短暫存在的,終會逝去。這些「名」,都不是永恆的。因此,老子說,名,可名,非常名,意思就是,人對萬物的命名,可以算做「名」,但這些名不是永恆之名。
天地開始的時候本來是沒有名字的,名字只是給萬物的一個歸屬。
用無意識來發現事物的奧妙,用有意識來歸屬他的範圍,兩種思維同出於一個概念,但意思不同,這就是玄之又玄的奧妙,是打開所有奧妙的法則。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常以客觀無立場的心境觀察其隨機變化精闢之妙;常以追究其格局的心態領悟其透徹架構歸屬源頭。
理解一個事物,必須要從常無的境界中體悟它的變化之妙;如要想更透徹精闢,則需要在常有之中領悟它本源和本體的架構。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但是!我們要有能力去面對、去處理突然出現的變化,這個能力,不會一下子就培養出來的,要先有學習的原則,再佈局選擇適當自己學習的生態,促使有學習的機會,有自己下判斷的空間,與有承擔失敗的能力。
先來說:處理瞬息萬變世事的原則是什麼?
法鼓山聖嚴法師推廣實踐心靈環保,其中解決困境【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聖嚴以出世的觀念開釋眾人,所以聖嚴說以四它處理問題的態度也就合理。
但是,我們生活在世上,就必須以入世的態度面對,面對人生逆境,解決問題的態度就要: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解決它”、放下它。
關鍵是要“解決它”,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態度。
在處理它之後多一個“解決它”,處理問題如果不能解決問題,一定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能力不足就要學習不足之處,以增加自己的能力,當能力增大了,問題就變小了,能力夠了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世上只有兩種人沒問題:
第一種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有能力解決問題就沒問題了。
第二種是死人,死人就沒有問題了,有問題也是留給活人的。
所以,解決問題就要有必死的決心~除非問題跨過我的屍體!當你用生命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沒有會不會,只有學不學,只要你學一定你會;沒有能不能,只有要不要,只要你要一定你能。
當然也可以選擇放棄,每個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你的命運自己承擔,沒人能承擔你的命運。
放棄就是放棄,不叫放下。未曾擁有何來放下?
如何解決問題的具體作法請依序作業:
1.面對問題:
  (1)審核標準規格(制度),沒有標準就不見異常,不見異常就發現不到問題。
  (2)沒有標準規格(制度)就是最大的問題,沒有標準規格就要建立標準規格。
  (3)有標準規格(制度)就依據標準執行。
2.接受問題:
  (1)依據標準規格(制度)審核差異,依據異常處理問題。
  (2)處理差異,立案跟催,依紀錄評績效。
  (3)限定期限,追究責任,承擔失敗成本。
3.處理問題(不論生態大與小,原則都一樣):
  (1)依據標準,追究責任:
訂定:類別、項目、流程、關鍵點(表單)、核決權限。
  (2)依流程審標準規格(制度),流程追責任:
後工程稽核前工程,依標準規格確認異常承擔責任。
  (3)依據責任承擔失敗成本(原料、工時、費用)。
4.解決問題:
 (1)追究責任,統計再發率,確定專業專長,檢討職務定位。
  (2)依據責任,承擔失敗成本。
  (3)統計失敗成本:料(原料)、工(工時)、費(費用)。
5.放下問題:
  (1)依據職務訂定專業責任,依據專業訂定薪資,依權擔責,追究統計失敗成本。
  (2)追究責任,不追原因,由專業解決原因,以事後事實證明問題是否真正滅絕,問題持續發生問題就沒有滅絕。淘汰專業能力不足的人。
  (3)尊重專業,專業訂定標準規格,依制度規格作業憑證結案,沒有憑證不可依人為認定銷案。
  (4)績效決定能力,外力不得介入專業,每個人要為自己行為負責;負責就是承擔失敗成本。
  (5)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有資格放下;未曾擁有何來放下?
真正要解決是自己生態平台的問題,不是個人問題;只要促使生態環境具備“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才會持續延續生命,不會萎縮,個人生命才有價值,生態保護有價值的個體生命才有所依靠。
道法自然的生態環境,就是依據科學的必然,促使不得不的自然生態變化規律,生態以生命迴圈“平衡”與“循環”機制而存在,生態的生命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
不論生態大與小,原則都一樣,在處理問題的作法上,只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就不會有問題。
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命運在自己手中。
處理問題的原則: 一、追責任。二、擔成本。
處理問題的關鍵:
一、道法自然。二、依據標準。三、確認異常。四、尊重責任。五、改善異常。六、統計績效。七、承擔成本。八、生態淘汰。九、重建生態。
我們知道:
在生態中個體貢獻,決定生態對個體生命的保護或淘汰。個體生命的價值,決定生態生命的盛衰。
世之人必須積極面對生命,促使生命的價值。
依據中華文化往聖絕學的標準原則處理問題:
作為「修身」標準的往聖絕學:《弟子規》
作為「齊家」標準的往聖絕學:《家範》
作為「治國」標準的往聖絕學:《論語》
作為「平天下」標準的往聖絕學:
《道德經》(道法自然變化規律的參考標準)
《鬼谷子》(遵循自然變化規律的運用參考標準)
《六韜》(遵循自然變化規律的運用參考標準)
《易經》(道法自然“平衡”與“循環”的機制,變化規律的參考標準)

教練有話說:
處理問題的原則: 一、追責任。二、擔成本。
處理問題的關鍵:
一、道法自然。二、依據標準。三、確認異常。四、尊重責任。五、改善異常。六、統計績效。七、承擔成本。八、生態淘汰。九、重建生態。
由此我們知道:在生態中個體貢獻,決定生態對個體生命的保護或淘汰。
個體生命的價值,決定生態生命的盛衰。
世之人必須積極面對生命,促使生命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