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

大同世界16

大同世界16
前述:古聖先賢有流傳行為標準規格的著作,我們只要遵行這些各階層的行為標準就好了。
“修身”就要讀《弟子規》。
“齊家”就要讀《家範》。
“治國”就要讀《論語》。
“平天下”就要讀《道德經》。
因為《道德經》講的就是“道法自然”而已。
如何運用“順天應人”,促發生態環境“平衡”、“循環”的機制,而達到生生不息的和諧生命。
老子思想作為治國安邦的指導思想,與民休息,無為而治。
《道德經》全書一共81章,上篇《道經》37章,下篇《德經》44章,文字是5000多字,字非常少。
上篇是《道經》主要是講宇宙萬物本源、天地陰陽變化的規律。探究生命的起源。
下篇是《德經》,主要論證了治國安邦、為人處事、修道養生、健康長壽的智慧。
《道德經》已經成書2000多年了,就是因為它的精簡實在,真正有能力悟道者不多,所以,直到現在它仍然是我們研究的熱點和焦點,可見它精簡到什麼程度。
多年來能口若懸河傳授道德經的老師為數不少,但是能將這複雜的宇宙世事,由老子的《道德經》悟道後有能力一語破道者不多,所謂:「一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現在就用最簡單的話來說清楚老子的《道德經》的真義。
在:大同世界02的章節曾經說過,可前去參閱。
為避免翻閱麻煩再說一次:
什麼是“大道之行也”?
生態的自然規律變化,就是生命的進行。
先有幾個基本觀念必須說明:
什麼是“生命”?
生命就是:具有“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就是生命!
因為,能“平衡”才能“循環”,能“循環”才有“生命”。
“平衡”又區分兩類:“均衡”“制衡”。
主控狀況下可以量化就“均衡”對等以對,被控狀況下就“制衡”對應以對。
從最小基本單位的生命開始,就有促使“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環境。
生命體無限的擴充、增大的生態環境,“平衡”與“循環”機制與之相隨。
不管組織多大,“生命”因為能“平衡”才能“循環”,能“循環”才有“生命”。
所以,組織的生命如何才能“平衡”“循環”,這就是管理的基礎。
組織的生命如何才能“平衡”“循環”?
繼續還有幾個基本觀念必須說明:
什麼是“道”?
什麼是“道”、“德”、“理”、“法”?
各用一語蔽之:“道”、“德”、“理”、“法”?
“道”:自然變化的“規律”。
此變化在狀況不得不的情況下才改變的,必然有所本的科學依據,“人理”“依道而行”那就達到了“天人合一”。
“德”:“遵守”自然變化“規律”的“紀律”。
“理”:自然變化的發展,在天人之間的差異,而需要說明的“理由”。
因為,自然的變化是不得不的發展,所以,天是不需要說明“理由”的,故曰“天道”;而人間會因環境需求而需要說明“理由”;所以,才會是“人理”;“人理”永遠無法超越“天道”。
“法”:“遵守”人世訂定“規律”的“紀律”。
上述是以“客觀”的態度定義出的結論,可以經得起“天人合一”(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檢驗,就像“天道”一樣“客觀”,沒有“立場”,只有“格局”。
若無法參悟出此“道”,此乃“觀念”根本認知的差異,根基失之毫釐,後續差以千里,所以才形成世事的紛亂與失控。
世人對《道德經》以三維空間的思維去理解,才會產生誤差,面對異次元的宇宙,還需要一個概念,就是“立場”與“格局”的認知,在宇宙裡不論在哪個空間,只有:我、你、它三種“立場”。
“格局”:同時具備“我、你、它”三種“立場”的狀態。
“格局”的必要條件就是:要同時具備“我、你、它”三種“立場”的狀態,缺少任何一種“立場”,就沒有“格局”了。
三種立場;我、你、它的示意:
“我”:以我為中心的圓心。
“你”:在二、三維的空間裡,只能與“我、它”立場接觸的媒介點,“你”僅是媒介功用。
“它”:在二、三維的空間裡,無法與“我”接觸,生態圈裡只要是與“你”接觸的所有其它。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方可運用掌握世事。世事多變,“道法自然”本就是自然規律變動的過程,懂天地間的自然道理,依道而行,然後自然就可“道法自然,神而明之,神而通之。”做起事來就容易多了。
道法自然,依道而行。而行道要以“客觀”的態度,“客觀”態度的標準就是:要有“格局”,而無“立場”;無“立場”就無我執,無我執就無罣礙,既然心無罣礙,自然就沒有憂悲、惶恐了。
自然因為“客觀”,所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所謂“不仁”,就是不會感情用事的“客觀”。悟道!
天地與聖人均以:有“格局”無“立場”之勢替天行道。而真正的關鍵在於“客觀”的“不仁”。
“道法自然”的“客觀”,是因為自然的變化是不得不的必然,沒有感性。悟道後你才會了解;道是自然的必然變化,懂了“自然的必然變化”,才有運用的本錢,會運用才能掌握,勿妄想以“立場”來控制狀況。要以 “格局”運用“道法自然”掌握趨勢,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勿以人的“立場”,用“人理”訂定“天道”。
“天道”包含“人理”,所以,“人理”只要依附“天道”,依道而行,處理世事 “順天應人”,掌握兩個重點:“責任”與“成本”!
如何“天人合一”?
一語蔽之~處理世事惟“順天應人”而已!
什麼是:“道法自然”的關鍵?
一語蔽之~行道的關鍵在於“客觀”。
因為,“客觀”才有正確的判斷,有正確的判斷,才有正確的行為,有正確的行為,才有心想事成的結果,此乃“天人合一”!
人世間訂定行為的法律、制度,就是“人理”。
宇宙間自然環境變化的規律,就是“天道”。
“人理”不管如何訂定制度,都無法超越“天道”;因為無法追朔既往,所以張飛不能打岳飛。
“以道制法”就是運用“道法自然”的力量,執行順天應人自然演變的“天道”規律,就是“替天行道”;運用“天道”促使“人理”屈服。布局不得不的環境狀況,促使道法自然的順勢而為,演變成為水到渠成。
有格局才能布局,能布局要有智慧。
有知識才能聰明,會用聰明才有智慧,會用智慧才有能力,有能力才能掌握生命的平衡與循環機制。
《道德經》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格致”就是自然科學,對事理的探究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擁有運用的能力。
能力不足很多是因為知識不足基礎不正,要想“平天下”必先從穩定基礎開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道德經》作為中華文明的典籍之一,是中國文化史上,也是人類史上第一步充滿辯證法的哲學著作,提出了一系列思考、表達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哲學命題和概念,闡述了許多治國理政、為人處世的智慧,我們從中可以汲取許多有益的思想養料,從而提高自己的辯證思維、精神境界和人文素養。
老子是中國也是世界的第一位哲學家。
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和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構成了中華文化的基礎和核心,它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基因。老子思想對中國古代哲學、政治、軍事、宗教、醫學、養生、氣功和武術等產生了廣泛、深刻的影響。
道家思想作為中國文化的基因,已經滲透到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至今仍影響著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死觀。
老子思想在世界有哪些影響呢?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世界上有兩本書翻譯得最多,第一本是《聖經》,第二本就是《道德經》,或者叫《老子》,外國有兩個書名。
科學的極致是哲學,哲學的極致是宗教,宗教的極致是信仰,信仰的極致是觀念,觀念的極致是態度,態度的極致是行為,行為的極致是命運;因為,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命運在自己手上。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就要讀《道德經》。
要能“平天下”也要讀《道德經》。從基礎開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才能達到“禮運大同”和諧的“大同世界”。
如果你是從頭看起,你就知道什麼是“息息相生”而促使“環環相扣”的必然性。這就是“天道”不得不的規律。
這裡沒有空口白話,這裡沒有會不會,只有學不學;這裡沒有能不能,只有要不要。
如果你是從頭看起,你就知道什麼是“息息相生”而促使“環環相扣”的必然性。這就是“天道”不得不的規律。
這裡沒有空口白話,這裡沒有會不會,只有學不學,只要你學,一定你會;這裡沒有能不能,只有要不要,只要你要,一定你能。只有讀《道德經》,才會悟道自然,運用自然,掌握生態,促使自然和諧發展,達到“禮運大同”和諧的“大同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