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大同世界20-14

大同世界20-14
鬼谷子著作:《鬼穀子》(《捭闔策》)。
卻亂第十四(亡,已失傳)(原文現已失傳)
(本文內容乃後人猜測整理,僅供參考。)
【原文】
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為之守備,則必攝緘滕,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謂智也。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滕、扃鐍之不固也。然則向之所謂智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故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其所謂聖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
【譯文】
要想防備撬箱子、掏口袋、開櫃子的強盜,就要把箱子、口袋用繩子捆緊,用鎖鎖牢。這就是歷來人們所說的聰明辦法。但是大的強盜來了,則背起櫃子、舉起匣子,挑著口袋迅速逃走,還唯恐繩子捆得不結實。這樣看來,以前所謂的聰明人,不都是在為大盜收拾財物嗎。因此曾經試論這個道理:世俗所說的聰明人,有哪個不是在為大的強盜積累財物呢?那些所謂聖人,有哪個不是在為大的強盜看守財物的呢?
【原文】
何以知其然耶?昔者,齊國鄰邑相望,雞狗之音相聞,網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餘裡。闔四境之內,所以立宗廟社稷,治邑屋州閭鄉里者,曷常不法聖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朝殺齊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其國耶?並與其聖智之法而盜之。故田成子有乎盜賊之名,而身處堯舜之安,小國不敢非,大國不敢誅,十二代而有齊國。則是不乃竊齊國,並與其聖智之法。以守其盜賊之身乎?
【譯文】
怎麼能知道是這樣呢?從前齊國城邑密佈,雞犬之聲相聞,打獵、捕魚和耕種的地域縱橫二千里。在整個國土範圍內,賴以建立的宗法制度,管理各級區域的體系,沒有不是遵循聖人的準則的。可是田成子在一天早上殺掉了齊國國君,而竊得了國家政權。其所竊得的豈止齊國的政權,連同齊國遵循的聖人的智慧和禮法一同竊取了。所以田成子雖然有竊國的名聲,然而其統治地位卻像堯舜一樣安穩,小國不敢非議,大國不敢誅伐,已經控制齊國十二代了。這不恰好說明,田成子在竊取齊國政權時,連同齊國遵循的聖人智慧和法度一同竊去了,並以此來保護其本來屬於強盜的自身嗎?
【原文的補充和總結】
鬼谷子的卻亂篇核心是講述處理危機的權謀策略。
【原文】
世人無識無備,故而處亂叢生。修煉累年,常患毀於一旦。人鮮能備,善備者臨亂不患,應急最難。故曰「卻亂」。
亂者,文理失調,諸事倒逆,毀勢困人。卻,消解約束,化融阻塞,急迫之用。 事物變遷,道理隱匿,能料事圓滿者寥寥。人性懈怠,不迫難行,背面而無備。變化無窮,故而託言突然,不備之患多也哉。
人,為像所迷,為理所惑;為表所蔽,為里所困。表象視覺,文理知覺;謾造視聽,巧言令色,百利託付事理,無不營營。
卻亂者,再造表裡,取信為勢,若藺相如完璧歸趙,回緩之策。
卻亂之際,急中生智。濁其心目,惑其所欲,斂其鋒芒,挫折其氣,傷害不得其所,解亂除患,而後得以便宜從事。
【譯文】
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沒有對事情長遠的認識,也沒有對未來做出準備。所以顯得到處都是沒有規劃,到處都是潛在的危機。積累半輩子,可能因為突發事件而毀於一旦。人很少能夠對可能的危機做出準備,所以面對危機,就會茫然失措。所以這篇文章的核心就是,卻亂,教你如果處理危機,排除混亂。
亂的意思就是,陰陽易位,什麼事情都不是自己預料的方向發展。卻的意思就是消除約束,化解矛盾,疏通障礙,從容面對應急情況。
事情發展處於動態之中,很多東西隱藏的都比較深,所以能夠料事如神的人寥寥無幾。人性都是懶惰的,你不強迫他,不給他壓力,他是不會前進的。很多人都不為未來考慮,做出準備,所以出現問題的時候,措手不及,其實一點不突然,只是你沒有做好準備而已。
人,容易被表象所迷惑,看不到背後的本質,容易對各種道理弄個雲裡霧裡的,會被外在的所蒙蔽,又會被內在的所糾結。無論是什麼情況,我們所感知的東西,都是膚淺的,背後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探究,而不是限於表面。
要處理混亂的局面,我們就要改造我們的內外的條件,重新用信用構建屬於自己的形勢。就好比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做法一樣,迂迴前進。
除去混亂應對危機,會讓你急中生智。一方面就要先把對手的視聽搞混亂,然後把它們的目標也高混亂。另一方面我們自己需要收斂鋒芒,避其銳氣。他們傷害不到我們自己,這就接觸了禍患,之後我們再找機會翻身。
【結論】
處理危機就要早作準備,有備方能無患。
不要被和平的表象所迷惑,背後隱藏的危機不能不去認識。
真的出現危機的時候。我們能夠做的就是三點:
1、示弱,收斂自己的行為,不然別人會更加用力的打擊。
2、避其銳氣。避實擊虛一直都是權謀原理之一。先避其鋒,以後才能有所圖。
3、擾亂對手,讓他暫時放棄對我們的注意。為我們緩兵之計創造條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