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8日 星期三

大同世界12

大同世界12
前述:“道法自然” 就是堅守“規律”;“天道”有自然不得不的“規律”,組織有組織的“規定”,個體有個體的“原則”。這些規律除了自然的規律,是依據自然科學不得不的發生外,組織的“規定”,個體的“原則”都是人為的控制,人為可控制的都非必然性,如何運用身邊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極致,能掌握“力”的趨勢,就能掌握命運。
訂定“人理”的“遊戲規則”非常重要,“原則”“規定”“制度”這些都是“人理”,“人理”是無法超越“天道”,所以,訂定“人理”的“遊戲規則”一定要“順天應人”。
“天道”又有哪些自然科學不得不的“規律”呢?
“平衡”與“循環”機制,生態環境能“平衡”才能“循環”,能“循環”才有“生命”,這是訂定制度的基本原則。生態機制的運作是融入每一個環節,人為不能干預指定哪一個環節要有“平衡”與“循環”,順天應人是符合“天道”的“規律”。
環境設計~制訂遊戲規則~~先看看下列的資料:
你擁有制訂遊戲規則的話語權,你才是布局生態的主宰,要想擁有永續經營的生態,就必須遵守“順天應人”的自然法則去訂定生態的遊戲規則。
您知道參與制訂遊戲規則是什麼嗎?
就是環境設計,促使不得不的環境,管理就是促使不得不的環境,而加以控制。
當年諸葛亮~孔明的八卦陣就是佈局環境,佈局環境就是管理的基本工作。
這些是學校學不到的,也是一般老師不會的,不是學歷可以證明的能力。
如何佈局環境呢?
有幾個要件:
標準狀況(規格、限制)、組織(職務、功能)、架構(權力、責任)、系統(環扣)、流程(先後)、關鍵點(控制點、作業憑證)、權限(核決權限:立、審、決、報)。
標準狀況:先訂定生態環境的要求標準的規格及執行前後不可危害生態生存的限制條件;公平、公開的作業機制。
組織架構:執行作業的職務、功能、權力、責任。
任何職務有其專業與權力,有權必有責,權責不分家,有權者應承擔失敗成本。
系統:每個個體在生物鏈中必要條件:有環有扣形成生物鏈。有環~接受依附,貢獻價值。有扣~吸附需求,轉化能量。
流程:維持秩序(工作項目的先後工程排序)。
關鍵點:表單設計(控制點、作業憑證)。
權限:權力設計(核決權限:立、審、決、報)。
現在企業管理大致已經說完了,企業管理借力使力就用內稽內控,那是因為要想上市上櫃就得依據~政府的規定,而稽核依持政府那才是真正的靠山。
如果還嫌麻煩那就抓住兩點:“責任”“成本”。
一定可以輕鬆完成心想事成的。
關鍵在於兩點重點:“責任”與“成本”。
如何運用“責任”與“成本”掌握永續經營?
那就要看您的問題是什麼?
問題不一樣,答案也不一樣,同樣的問題不同的人,答案也不一樣。
每個人擁有的資源、條件不一樣,環境也不一樣,唯一相同的是自然變化的規律,所以,依道而行,運用自己的專長與特質自成一格處理面對的問題。
但是萬法歸宗,惟心是一。
法鼓山聖嚴法師曾以四它開示面對人生逆境。
【四它】解決困境的主張: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1.面對它:
如何面對問題?
即是告訴自己:任何事物、現象的發生,都有它一定的原因,唯有面對它、改善它,才是最直接、最要緊的。
2.接受它:
因果必須配合因緣,對於任何情況,如果能夠改善它,當即予以改善,若不能改善,便面對它、接受它,絕不逃避,但是要盡力改善。
3.處理它:
如果計劃好的事在過程中發生問題,不必傷心也不必失望,應該繼續努力,促成因緣,還是有成功的機會。
4.放下它:
如果經過詳細的考慮,判斷因緣不可能促成,那也只好放下它,這和未經努力就放棄,是截然不同的。
聖嚴法師說的以四它面對人生逆境,是方向性的態度。
真正要解決的是生態問題,不是個人問題。
如果個人能力不足,解不開問題,就算做了四它,問題不會因為我們放下它,問題就會消失。
問題依然存在生態環境中,怎麼辦?
這就是討論的主題~解決問題。
“整合管理”是以道法自然的觀念,促使不得不的具體作法。
就來看看“整合管理”如何的解決問題?
是依據聖嚴法師的【四它】方向性的態度,延伸出的方法上的具體作法,普渡眾生不可以個人行為度量是非,生態環境的問題,就要以道法自然的具體作法,對應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
․處世的兩大關鍵是“態度”及“格局”。
․處事的兩大關鍵是“責任”及“成本”。
問題關鍵不在處理,而是在解決。
其實解決問題不難!
解決問題有兩個重點:責任、成本。
處理問題的態度,如同聖嚴法師說的,以四它。
但是,面對人生逆境的態度就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解決它”、放下它。
在處理問題的作法上,在處理它之後多一個“解決它”,處理問題如果不能解決問題,一定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能力不足就要學習不足之處,以增加能力,能力夠了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在世之人必須積極面對生命,促使生命的價值。
世上只有兩種人沒問題:
第一種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有能力解決問題就沒問題了。
第二種是死人,死人就沒有問題了,有問題也是留給活人的。
解決問題的態度~問題只有踏過我的屍體!
只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就不會有問題。
整合管理就要以“平衡”與“循環”兩大機制塑造企業文化,促使專業職務的權、責相符,有能力解決本職專業問題。
如何解決問題的具體作法請依序作業:
1.面對問題:
(1)審核標準規格(制度),沒有標準就不見異常,不見異常就發現不到問題。
(2)沒有標準規格(制度)就是最大的問題,沒有標準規格就要建立標準規格。
(3)有標準規格(制度)就依據標準執行。
2.接受問題:
(1)依據標準規格(制度)審核差異,依據差異處理問題。
(2)處理差異,立案跟催,依紀錄評績效。
(3)限定期限,追究責任,承擔失敗成本。
3.處理問題:
(1)依據標準,追究責任,訂定流程,後工程稽核前工程。
(2)依流程審規格,依確認擔責任。
(3)依據責任承擔失敗成本。
4.解決問題:
(1)追究責任,統計再發率,確定專業專長,檢討職務定位。
(2)依據責任,承擔失敗成本。
(3)統計失敗成本:料(原料)、工(工時)、費(費用)。
5.放下問題:
(1)依據職務訂定專業責任,依據專業訂定薪資,依權擔責,追究統計失敗成本。
(2)追究責任,不追原因,專業解決原因,以事後事實證明問題是否真正滅絕。專業能力不足,就淘汰。
(3)尊重專業,專業訂定標準規格,依制度規格結案,不依人為認定。
(4)績效決定能力,外力不得介入專業,每個人要為自己行為負責;負責就是承擔失敗成本。
(5)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有資格放下,未曾擁有何來放下?
真正要解決的是自己生態(生存平台、家庭、組織、團體、國家、民族……)的問題,不是個人問題;只要促使生態環境具備“平衡”與“循環”的機制生態就會持續延續生命,不會萎縮,個人生命才會有所依靠。
道法自然的生態環境,就是生命迴圈,以“平衡”與“循環”機制促使生態環境的生命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
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因為,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命運在自己手中。



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大同世界11

大同世界11
前述:“道法自然”的觀念,就是堅守“規律”;“天道”有自然的“規律”,組織有組織的“規定”,個體本身有個體的“原則”。這些規律除了自然的規律,是依據自然科學不得不的發生外,其餘組織的“規定”,個體的“原則”都是人為的控制,人為可控制的都非必然性,如何運用身邊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極致,能掌握“力”的趨勢,就能掌握命運。
“力”和“作用力”:
宇宙因為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而存在,這些作用力包括“吸引力”“排斥力”“衰變”與“滅絕”。
任何你能想到的力: 摩擦力、磁力、萬有引力、原子核衰變等等……都是由這四個基本作用力之一所引起的。將這四種作用力運用於世事,就是“道法自然”的依道而行。
有能力才有權力,有權力才能領導;集力為勢,勢起則動,引勢趨向,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勢如破竹,水到渠成!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各人悟道不同,解釋也會不同。我解釋如下:人依循著具備的條件與資源而生存,各個條件與資源形成不同的生態環境,各個生態環境的發展也是依據著自體的條件與資源而演變,萬事萬物的變化都有其不得不的規律,都有其依循的過程,而形成的各自的自然生態。
道、天、地、將、法
孫子兵法~始計篇 第一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孫子兵法由十三篇構成,開宗明義第一篇“計篇”
敘述企業領導人該如何判斷重要狀況,提出“道、天、地、將、法”的概念,給予意義深遠的啟示。
每個人的本身的資質不同、面對的生態不同,所以,同樣的孫子兵法,體悟也有所不同,我對“道、天、地、將、法”的看法:
“道”指的是自然的變化與發展;
憑藉自然科學的依據,運用身邊的資源,布局環境的狀況,控制自我的行為,掌握自然變化的必然性,以期蓄勢道法自然的力量,促使趨勢成為不得不的發展,順勢而得我心想事成的結果。
真正的關鍵運用在於“客觀”!也就是中庸之道:
對己:順應原本的真實本性。
對它:客觀尊重自然的發展。
只要能“客觀”審度時勢的自然變化與發展,必定料事如神,因為你依附著自然,“客觀”的審度,自然的發展當然就會真實和你同一格局囉!
因為“天人合一”,就“順天應人”的自然發展。
“天”是自然形成:生態的環境、生命的迴圈、必然的環扣、存在規律的變化。
“地”是生態條件:生存的條件、存活的底線、標準的規格、執行的依據。
“將”是組織中領導者的:能力(權力與責任),領導力(智、信、仁、勇、嚴),魅力(吸引力與排斥力),也是組織中的示範與表帥。
“法”是人為訂定:生態的規則、人為的制度、判決的依據、控制的條件。 氣勢決勝敗
一個能夠靈活運用“道、天、地、將、法”的企業,就能醞釀產生企業的“氣勢”,也就有自己的企業文化。
孫子在“勢篇”中提到“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用勢。”
明白指出引導企業走向勝利的,不是“將”(經營者)的雄才大略,而是“軍”的“氣勢”(企業的文化),“責任”與“榮譽”是最好的“氣勢”,能將“責任”激勵成“使命”就更完美啦;因為“責任”是對領導負責,而“使命”是對自己負責。
“氣勢一旦形成,在上位者不用多說,組織本身自然會產生變革的力量。”
一般顧問公司以往可從各項報表數據,例如營業額、獲利率、自有資金比率等來判斷企業經營績效,卻缺乏可以判斷組織“氣勢”的標準。
其實可以從“異常改善”、“提案獎勵”、“績效評比”中看出企業文化的“氣勢”。
我們不定要看這機制的數據資料,只要看這些機制的規劃設計,大概就可看出一些端倪。如果一個制度的規劃設計沒有制衡機制,真的就不必了。如果只有“控制”沒有“掌握”那也不必了,只會逼著大家逢迎造假而已。
要掌握方向,不要控制方法,生態要的是能掌握永續經營,不是要控制方法完成規定。
當“榮譽”成為生命價值時,就會促使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人生價值目標,那就是對自己負責的“使命”,因“榮譽”為達“使命”既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這就是運用“集力為勢”形成“氣勢”的“企業文化”。 

 

2018年2月25日 星期日

大同世界10

大同世界10
前述:“道法自然”的觀念,也就是正確運用“天道”的基礎功課,標準規格就是“天人合一”。
依據“格物致知”的科學知識,內修“誠意正心”的客觀態度,外求“天人合一”的目標作為,運用“整合管理”的概念,促使“不得不”的生態環境,整合“大同世界”的和諧。
“道法自然”的“天道”是依據格物而遵從不得不的規律。
“人間世事”的“人理”要依據格物而遵從不得不的“天道”規律,堅守自己本身的“原則”。
“人間世事”的“人理”要依據格物而遵從不得不的“天道”規律,訂定自己生態組織的“制度”。
所以,“道法自然”的“天道”:
從基本個體的“原則”,組織的“制度”,自然的的“規律”,都是各層級堅守的基本。這基本各有不同的規格;這些基本之內,都有依據格物而不得不的趨勢,“順天應人”因內聚而留存,“霸道逆天”因排斥而淘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不管外在環境如何變化,個體的“原則”,組織的“制度”,自然的的“規律”,都因為依據“自然科學”而不得不的趨勢,而能保護生態永續經營。
訂定規格就是一般企業所謂的研發。
就從最基本的個體生命來說“原則”,不要長篇大論,但是,必要有一針見血的能耐,無此能力者就要學習此一能力,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問題就像千變萬化的孫悟空,想要制伏孫悟空,就必須充實自己的能力,有像如來佛的能力,順服孫悟空,沒有能力也沒關係,可以學唐山藏借力使力弄個緊箍帽,制伏孫悟空,沒有能力就無法掌握關鍵“原則”,在組織內沒有這種能力的人,就無法訂定可以制衡的“制度”,沒有這種能力掌握不了自然的脈絡,失去制衡的力量,抓不住生活的重心,失去生態的貢獻價值,就會被生態淘汰!
繼續說什麼是“生命”(參閱前文:具有“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所以,人生追求的幸福,不是擁有錢財,而是擁有不餘匱乏的生存資源。
結合自己的特長與興趣,塑造屬於自己的生態,貢獻自己的生態價值,促使生態不能沒有你的態勢。
只要你的生態能“平衡”與“循環”就會“穩定” ,生命就會有永續經營的條件。
個體的生命如此,組織的生命亦復如此,小組織是小生態,大組織是大生態,“天道”是如此,“人理”亦復如此,各生態培植各生態所需求的專業人才,能力不是文憑或證書,經歷“天道”考驗的是能力,經歷“人理”考驗的是文憑或證書。要依靠“天道”,不要相信“人理”,生態要有布局廣徵高手的管道,沒有此機制,無法儲存能量,沒有能量的生態,將無法延續生命。
生的制衡機制:有能者有權,布局生態環境者,就是生態環境的主宰,必定承擔責任,有權必有責,權責不分家。 “權”是力的一種,“權”“責”是制衡存在的。
所以,聽誰的誰負責,每個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責任就是承擔失敗成本。
天賦人權,人權也是一種力,在生態環境中,人可以自主選擇:接受或拒絕,“道法自然”就是接受生態的“順天應人”順勢而為,拒絕生態就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爾後的責任。
但是,不管如何選擇,每個人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人擁有再大的“權”也大不過“天道”,人訂定的規定是因應“天人”無法合一時所需的理由,是謂“人理”,自然的規律才是“天道”。
“人理”訂定的制度未必合於“天道”,無法“順天應人”執行自然的制衡,而產生失衡的特權,當權能失衡時,就回復“天道”的制衡機制,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處理世事的兩個重點:“責任” 與“成本”。
如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失敗成本;承擔自己失敗所造成成本(原料、工時、費用)的損失。
記功、記過屬於“人理”的作為無制衡的力量。
“依道制法”就是運用“天道”自然不得不的規律發展,迫使“人理”的順服。
我們不能用各自的立場賦予某人的特權。
人為的特定的權力,會造成不自然的亂象!
例如:恐龍法官、殺人議長、貪汙總統……,原因無他特權而已。
當權力無法平衡時,毀滅也就開始了,所以,防微杜漸是很重要的機制,崩解是很快速的,防範一定要在崩解之前就有制衡機制,這不是戰略問題,這是基本的原則問題。
如果領導者還以圍堵的方法治理;就像活在二維空間的毛蟲,無法制定出控制三維空間蝴蝶的生活秩序,就無法維護蝴蝶世界的生態生命。
一個深陷泥淖的人,是無法提著自己的頭髮拔出泥淖的。沒有支點就無能為力,給一個支點,才能撬起世界!
這不是戰略問題,亦非原則問題,而是層級問題。
領導者能力不足,沒有關係,運用組織領導,生態依然活耀,高手就在民間,只要能夠“公平”就能“公正”,只要能夠“公開”就能“公道”。
解決在於“道” ,非解決於“人” 。
運用制衡機制,促使在崩解之前就能制衡,規劃制度自然產生防微杜漸機制,處理世事其實不難!只是“公平”“公開”而已,若依“人”不依“道”,就不能“以道制法”,更不能“道法自然”了。
現在這個四維空間的世代,公開檢舉不法,舉證不難,但特權阻礙了人權的自然生態。
立法有權就有責,權責不分家,球員不可兼裁判。
立法要有“制衡”和“循環”的機制,要有承擔失敗成本的機制,才會有制衡機制,因“公平”而“循環”,因循環而有生命。
執法依證據舉證,開放“公開”檢舉淘汰特權。
仲裁依據立法標準審核差異,“公開”公告。
關閉“特權”開放“人權”以制衡的力量,平衡生態的循環,因“平衡”而“循環”,因「循環」而有生命,組織能新陳代謝,必定要有淘汰機制,排泄毒素與廢物,生命才能生生不息,永續經營。



2018年2月24日 星期六

大同世界09

大同世界09
前述:“道法自然”的 觀念,也就是正確運用“天道”的基礎功課,標準規格就是“天人合一”。
依據“格物致知”的科學知識,內修“誠意正心”的客觀態度,外求“天人合一”的目標作為,運用“整合管理”的概念,促使“不得不”的生態環境,以唐山藏的方法控制,以如來佛的方向掌握。
個體“尊重”依靠組織的存在,如同組織“尊重”依循主宰“天道”紀律的“制衡”穩定狀態,主宰協調生態的“平衡”與“循環”的穩定,促使組織生命的永續經營。
目前有兩種相互衝突的力量~相依性和分立性正引發張力,使這個時代起了根本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組織與組織的關係日趨緊密,但另一方面,個人亦希望追求自已的獨立自主性。
世界上管理思維已由“三維領導模式”躍入了“四維領導模式”,前所未見的資訊管理年代,領導人必須要具備四維的思考能力,才能因應時代的挑戰。 人生規劃管理亦是如此,導致正確的人生觀必然是〜個體依靠組織,形成的生態組織生命鏈,個體已無法獨自的生存,個體在生態組織中的貢獻決定個體存在的價值,對生態組織沒有貢獻的個體,會被組織自然淘汰。
“整合管理”即是規劃整合組織中,相依性與分立性這兩種相關卻相對的力量,使組織內的人、事、物既能彼此相依,又能維持個別的獨立和獨特性。
這種關係表現在企業資源規劃;
簡稱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最為貼切。 整合管理的關鍵:是在布局生態環境平台的生命迴圈,促使不得不的環境而加以控制,謂之管理。
“整合管理”最終的目標並非控制,而是掌握!
控制:有如唐山藏控制孫悟空;針對關鍵強力壓制迫使孫悟空屈服。
掌握:有如如來佛掌握孫悟空;擴大格局展現能力促使孫悟空順服。
促使生態環境“平衡”與“循環”的機制,運用生命鏈的“制衡”作用,掌握生態生命的經營。
依循自然發展的規律,運用道法自然,以求和諧生態環境而已;促使務實的生態環境,暨能各自獨立,又是必然的生態組織整合。
對個體最自然形成的組織,就是家庭,由家庭延伸至家族,延伸至社會,延伸至國家,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萬事萬物、生態環境、地球、宇宙……
管理要越簡單越好;促使不得不的環境狀況,而加以控制是謂管理。
管理的兩大關鍵是“責任”“成本”。
如果用方法看就會看到“責任”“成本”,如果用心法看就會看到“使命”!
“責任”是對別人負責,“使命”是對自已負責,
看得懂的人就已經“悟道”了!
看不懂的人就要修練,學習掌握“力”的運用。
由外向內的追朔關鍵的根本,體→面→線→點,點再下去呢?不管再小的點是奈米是垮克都是粒子,是帶電粒子,正負電粒子相互作用產生的就是“力”。
力的型態:“吸引力”、“排斥力”、“衰竭”“、“滅絕”。
吸引力:正、負粒子異性相吸的吸引力。
排斥力:同質粒子同性相斥的排斥力。
衰竭:逐漸消失的力。
滅絕:突然消失的力。
體→面→線→點→力!宇宙是力的結合,世界也是力的結合~愛、恨、情、仇、權、勢、慾、望……都是“力”!
只要懂得“力”的運用,那就是借力使力的運用,這就是經營人生的精髓。
我們來個華山論劍說明吧!
初學劍術時,都想找一把好劍,所以,武林中人都在搶寶劍,就像臥虎藏龍電影中的青冥劍,當搶到青冥劍的章子怡,初時心中有劍手中有劍,打不過拿根樹枝的周潤發時,此時領悟到工具並不重要,悟道就會提升一層,提升至心中有劍手中無劍,當你練到像周潤發一般的功夫時,你就會發覺真正的功夫是正氣,行為的正義會使你體會到,你本身就是一把劍,境界提升:初時心中有劍手中無劍→心中有劍手中有劍→心中有劍手中無劍→心中無劍手中無劍(本身就是劍〜御劍而行),從初時的心中有劍手中無劍最終的御劍而行,觀念合於劍道的正氣,言行舉止都是劍道,不戰而屈人之兵,都是從悟道中轉變提升的。
所有的意念只在“要”與“不要”的選擇,真的要嗎?還是嘴巴說說而已,你做了什麼證明你真的要,環境在改變,你身邊的資源也跟著改變,你確實有將身邊的資源發會道最大的極致嗎?
遠古時候沒有錢幣,那時候怎麼交易滿足生活需求?對!交換,你打算付出什麼?交換到什麼?
所以,交易到的是價值,買賣的是價格。
體悟到了嗎?人生要用交易經營,不要買賣投資。
交易沒有金錢,所以沒有風險,買賣以價格計價,有金錢就有風險。
運用身邊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益,是運用的關鍵。
天下有兩難,
第一難:將別人口袋的錢放到自己的口袋,通常這種人叫老闆。
第二難:將自己腦袋的想法放到別人的腦袋,通常這種人叫老師。
而具備這兩種能力的人,通常這種人叫老婆。
觀念是改變命運的關鍵因素。
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
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命運在自己手裡。 

 

2018年2月23日 星期五

大同世界08

大同世界08
前項所述:乃是依據“格物致知”的科學知識,內修“誠意正心”的客觀態度,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基礎功課。
在執行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前的基礎功課。
從“修身”開始,有一些觀念實有導正的必要。
“修身”的第一課要建立正確觀念: 宇宙的基本是“力”,力有四種形式呈現:“吸引力”“排斥力”“衰竭”“滅絕”。
所以,只要能掌握“力”的運用,就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第二課:“生命”是具有“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運用身邊的資源,發揮極致。”布局自己生態內的生命鏈,促使不得不的環扣,促使自己的生態具有“平衡”與“循環” 機制的生命運作,生態內“力”的運用:吸引力、排斥力、衰竭與滅絕的布局 ,要求得永續發展,關鍵不在力的大小,而在力的穩定。運用“天下為公”的“公平”制衡與“公開”牽制的機制穩定運作,求得永續生命。
第三課:“道法自然”的“選賢與能”,所有人為的選舉都是不公平的,狼群中的頭狼都不是用選票選出的,在生存的競爭中各物種都有各物種的要求規格;狼有狼的規格,人有人的規格,世間許多事都是因為不懂規格,致使世事大亂。
很多專家學者都會說研發是很重要的,政府也推動研發,但是什麼是研發?
至今沒有一個人能運用話語權說清楚,其實研發就是定規格!懂得怎麼訂規格嗎?不會!很自然。
關鍵就在有權無能,有能無權的被生態環境制壓了,其實真正高手盡在民間,當權者應運用生態平台內的資源,以維繫生態生命的繼續延續,生態環境必須要有“公平”與“循環”機制,生態才能延續生命。
為了延續生態的生命,在生態環境內所有的個體,都有“制衡”的權力;就像“雁行理論”強調的團隊合作、輪流領導,當領隊的野雁無力了,他會輪流退到側翼,另一隻野雁則接替飛在隊形的最前端,輪流擔任與共享領導權是必要及明智的,對人或對高飛的野雁都一樣(永遠讓有能力的人出頭)。
就是全民制衡的機制,生態一定要有“公平”“公開”機制,生態才會有生命,才能生生不息的延續傳承,沒有“公平”“公開” 機制,就不會有“公正”“公道” 的績效,所以,要先了解什麼是“天下為公”之後,才能運用,會運用才能達到“大同世界”(請參閱:大同世界03)。
生態架構以有能者運用身邊的資源布局,促使形成(不得不)的生命鏈,因而產生有能者有權,當有權者無能時,得運用身邊的資源,借力使力以達生態繼續循環,使生態生命繼續延續,這就是生態的特性,凝聚團隊力量、輪流領導方向的“雁行理論”,包容有能力的高手合作貢獻回饋生態,以延續生態生命。
有權必有責,權責不分家,無論如何有權者的決定,就要承擔失敗成本的責任;也就是承擔浪費損失的成本(原料、工時、費用),記過只是“人理”,並非“天道”,沒有“制衡”的力量。
生態領導的產生,各依自然生態需求演變自然產生,自然世界各生態週期不一、階段生態特質不一、領導規格不一,當然不可人為干預自然定律,不可反抗自然需求的演變產生的領導,生態演進物競天擇,生生不息周而復始,道法自然永續生命。
“尊重自然,順天應人”是生活在生態中的基本態度,有了基本態度之後,再依照往聖絕學,依序執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因為基礎正確,所以,不會有自相矛盾、窒礙難行之處,就可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馬平川勢如破竹的進入“大同世界”的和諧世界。
觀念的客觀更勝於作為的計畫;
方向的掌握更勝於方法的控制;
交易的價值更勝於買賣的價格;
功能的效益更勝於外在的華麗;
資源的運用更勝於專業的憑證;
生態的需求更勝於個人的需要; 

 

2018年2月18日 星期日

大同世界07

大同世界07
前項所述:乃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瞭解“天道”的觀念,也是後續達到“大同世界”的基礎功課,基礎功課的標準規格就是“天人合一”。
每個人的資質各有所不同,不必在乎外在考試的成績,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能力是否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對世事的發展判斷,正如事後的變化自然一致,那就達到“天人合一”的標準規格。
依據“格物致知”的科學知識,內修“誠意正心”的客觀態度,外求“天人合一”的目標作為,整合“大同世界”的和諧生態。這就是執行“禮運大同”,以求“大同世界”基礎的標準。
從“格物致知”到“誠意正心”的內修基礎標準後,再依據內修的基礎標準,進行外練的的行為標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修身:在中華文化的往聖絕學中找尋一個可以作為標準規格的,推薦《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中華傳統的啟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
後經賈存仁修訂改編而成為《弟子規》。
其內容取自《論語·學而篇》中的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
《弟子規》是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文體方式編纂而成。
然後再以《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汎愛眾》、《親仁》和《餘力學文》等部份來加以演述。
列舉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和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弟子規》是具體的生活教育的範本,發展品德教育核心價值行為準則,依此準則培養合乎社會規範之行為舉止,建立普世價值。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藉由先哲的風範,薰習我們眾人,引用聖賢的智慧,教導世人。日積月累,必將奠定一生為人處世、成家立業、幸福成功的基礎。
一部經典應讀誦百至千遍,根基紮得深,果實才芬芳。蘇東坡云:「經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古聖先賢常說:「經讀千遍,其義自現。」
孔老夫子讀易經至『韋編三絕』,編串書的繩子,斷過三次,可見夫子用功之深。 《弟子規》背誦吟唱相互調劑,如能有十數人切磋琢磨,體會出讀經之樂,效果更佳。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願與天下為人父母師長者共勉之。祝福您!
社會各階層都可以依據《弟子規》這一標準,因地制宜融入生活,以此標準長幼共勉、師生共學,共同推廣傳統文化教育,促使標準教化異常。既可以是誦讀經典,也可以是學習傳統文化知識,融入生活的各式活動。
《弟子規》是具體行為的準則,依此準則作為修身的標準規格,建立普世價值。 “修身”有幾個重要原則,是依據“格物致知”與“誠意正心”演化而出的基本觀念:
“客觀”:擴大格局,包容立場,〜道法自然。
道德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
“不仁”就是:不感情用事的“客觀”態度。
要像天地自然一般的氣度,只有格局,沒有立場。
(請參閱前項所述:“格局” 與“立場”)。能與天地自然般的“格局”自然就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客觀”態度列為首要重點。
“尊重”:尊重責任,承擔成本,〜順其自然。
“尊重”是有目標的,處理世事有兩大關鍵:“責任”與“成本”,所以,要尊重責任,並承擔成本,責任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起失敗成本。
這就是“道法自然”的“制衡機制”,也就是“天下為公的”公平布局,才有公正生態。
“肯定”:接受事實,坦然面對;〜接受自然。
面對問題,不管什麼理由,都無法回朔過往時空,“格物致知”使得我們也只能“肯定”事實,坦然面對,在第一時間作出處理世事的反應,拖延時間只會增大損失。雖不能回朔時空,但要致勝先機的勝過同時空的對手。
“謙虛”:虛心學習,充實能力,〜體悟自然。
能力不足時要學習,以增加能力。只有在學習時不得不謙虛。謙虛是為了學習,學習是為了增加能力,有能力就沒問題,有問題就是沒能力。
“感恩”:感恩砥礪,回饋生態,〜順應自然。
“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因為,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命運在自己手裡。”你的觀念決定所有發生在你身上的狀況,處理這些問題正是訓練你能力的不足。
 感激傷害你的人 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
 感激欺騙你的人 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
 感激中傷你的人 因為他砥礪了你的人格。
 感激鞭打你的人 因為他激發了你的鬥志。
 感激遺棄你的人 因為他教導了你該獨立。
 感激絆倒你的人 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
 感激斥責你的人 因為他提醒了你的缺點。
“利他”:貢獻餘力,生命循環。〜回饋自然。
用餘力回饋,避免有目地的捐獻,會激發私慾。
餘力回饋給自己生態的個體,不要捐給生態外的批發商(基金會、公益團體………)不能促使平衡和循環的生態,是無法延續生態生命的作為。 

 

2018年2月17日 星期六

大同世界06

大同世界06
一切知識要以科學做依據,從自然科學的驗證做知識的依據,由自然科學的物理規格,導引出知識的開發,“物理”“悟理”悟出人生的道理。
《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物格而後知至,就是說:依據科學的驗證,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之後才有運用的能力。知至而後意誠,就是說:當真正了解自然的變化,之後自然的變化都是有其不得不的必然條件,物格而後知至後,就會瞭解“人理”無法超越“天道”,促使產生“順天應人”的態度,因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人的欲望自然會量力而為,不會要求違反自然科學的,此時的現象就是“人理”與“天道”一致形成“天人合一”的現象,也就是,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你想的和自然的變化一致,此時就有料事如神的境界,除非對自然科學的認識一知半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想擁有誠意正心的能力,除了格物致知外就重要的關鍵在於要“客觀”,再次說明“立場”與“格局”。
“立場”:只有我、你、它三種。
“格局”:同時具備“我、你、它”三種“立場”的狀態。 “格局”的必要條件就是:要同時具備“我、你、它”三種“立場”的狀態,缺少任何一種“立場”,就沒有“格局”了。
三種“立場”:我、你、它的示意:
“我”:以我為中心的圓心。 “你”:在二、三維的空間裡,只能與“我、它”立場接觸的媒介點,“你”僅是媒介功用。
“它”:在二、三維的空間裡,無法與“我”接觸,生態圈裡只要是與“你”接觸的所有其它。
有“立場”就沒有“格局”,有“格局”就沒有“立場”。
只要有“立場”就不會“客觀”。
再回想一下其中的哲理!
還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說的話嗎?
一九五七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說:“科學的極致是哲學,哲學的極致是宗教。”而宗教的極致是信仰,信仰的極致是觀念,觀念的極致是態度,態度的極致是行為,行為的極致是命運,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命運在自己手上!
生態因相生而相扣,生命因平衡而循環,因循環而有生命!具備“平衡”與“循環”機制才有生命!
依據自然科學的基礎,對於“天道”我們未必能盡其所知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以,我們無法控制“天道”,但是,起碼應該要掌握“天道”的變化,以“天人合一”為方向,以“順天應人”為方法,就不會做出超越自己能力的非分之想了,就會恪守自己能力所及的本分了。
上述是依據“天道”不得不的發展,合理的解釋。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合理的解釋:
依據“格物致知”的科學知識,內修“誠意正心”的客觀態度,外求“天人合一”的目標作為,整合“大同世界”的和諧生態。其實,這就是執行“禮運大同”,以求“大同世界”的標準過程。
只要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基本知識,有知識會聰明,會用聰明才有智慧,會用智慧才有能力,有能力才能掌握生命的平衡與循環機制。
再以“客觀”的態度處世,依據自己的能力,佈局自己的生態,訂位自己的生態位置,順其自然的作為,其實一點都不難。
目前有兩種相互衝突的力量~相依性和分立性正引發張力,使這個時代起了根本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組織與組織的關係日趨緊密,但另一方面,個人亦希望追求自已的獨立自主性。
“整合管理”即是規劃整合組織中,相依性與分立性這兩種相關卻相對的力量,使組織內的人、事、物既能彼此相依,又能維持個別的獨立和獨特性。 這種關係表現在企業資源規劃;簡稱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最為貼切。
整合管理的關鍵:是在布局生態環境平台的生命迴圈,促使不得不的環境而加以控制,謂之管理。
整合管理最終的目標並非控制,而是掌握!
依循自然發展的規律,運用道法自然,以求和諧生態環境而已;促使務實的生態環境,暨能各自獨立,又是必然的生態組織整合。
“整合管理”是運用道法自然的力量,促使生態環境能夠平衡和循環的永續生命。
世上許多是是而非的觀念,都在為考試死背而不求甚解中定了調,因此而影響一輩子的發展,說完全錯嘛,也不是,但是就是經不起自然生態的考驗,無法運用。“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因為,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命運在自己手裡。”
觀念的形成就在:“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基本的環節上,有了基本的觀念之後,要建立基礎才能達到“天人合一”境界,“人理”要符合“天道”才會和自然的一致,才能達到“天人合一”境界,那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都是順理成章的事。



2018年2月14日 星期三

大同世界05

大同世界05
一切知識要以科學做依據,從自然科學的驗證做知識的依據,由自然科學的物理規格,導引出知識的開發,“物理”“悟理”悟出人生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就是生態的自然規律變化,也是生命的運行;
“生命”與“生態”
生命就是具有“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環境。
無論是動物、植物、萬事、萬物與世事……所有的生態環境都是有生命的,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只要具有“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就有“生命”。因為能“平衡”才能“循環”,能“循環”才有“生命”。
個體生命若不能回饋生態環境,不僅個體生命會因不能回饋生態而被生態淘汰,亦會造成生態環境因失衡而萎縮,個體生命失去依靠。
生態環境會因需要,而保護有貢獻的個體生命,兩者互為循環依存,生態能因“平衡”而“循環”的機制而促使永續的“生命”。所以,具有“平衡 機制”與“循環 機制”的生態就有“生命”。
有生命的生態系統必須同時具備“平衡”和“循環”機制的功能。
生態環境中的生命迴圈,因息息相生,故環環相扣,環扣相依的生物鏈關係。
(一)可分割的公平,對等的“平衡”。
例:兩人公平的分兩張餅;一人一張。
(二)不可分割的對應,相互制衡。
例:兩人公平的分一張餅;分者後選,選者不分。
例:三方存在的生態制衡機制;
(循環制衡;划拳:剪刀、石頭、布。)
例:瓢蟲攻擊蚜蟲,芽蟲給養螞蟻,螞蟻保護芽蟲,螞蟻攻擊瓢蟲;萬物因求生故環扣,息息相生環環相扣,環扣相依的生物鏈關係;因為“平衡”所以能“循環”,因為“循環”所以有“生命”,因此形成生態環境的“生命”。
個體生命有餘力回饋生態環境的需要,此謂個體生命的價值!因有價值所以能被生態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會保護貢獻生態環境所需的個體生命,促使生態環境永續的平衡循環,就是生態環境的生命價值。
價值更勝於價格的重要!
無能貢獻生命價值,才會攀比生命的價格。
攀比誰有錢,是比價格;炫耀生命耗用的價格,顯然是說明了本身沒有價值可以炫耀,只能炫耀本身生命耗用的價格。如此正是顯示自己的無能?
生命力的強弱取決於個人的能力強弱,與生態平衡機制的穩定。當你對你生存的生態有貢獻時,生態的平衡機制會自動的保護你的存在價值,不讓你在生態中遭到淘汰,所以,貢獻生態的價值才是生命的真正意義。
了解“什麼是生命?”之後,再回顧先總統蔣介石先生的雋永名言:「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此時就不難悟出其哲理,而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與目標。 


2018年2月13日 星期二

大同世界04

大同世界04
“大道之行也”就是生態的自然規律變化,也是生命的運行;生命是具有“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自然規律的變化,規律的變化就是不得不的必然現象。依“往聖絕學”《大學》的“三綱八目”追究:從“格物致知”的科學知識探究,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掌握基本,不管再多變依然能掌握其宗,就像孫悟空逃不出如來佛的掌心。那麼,什麼是“宇宙的基本”?就從“宇宙的基本”探究!
一切知識要以科學做依據,從自然科學的驗證做知識的依據,由自然科學的物理規格,導引出知識的開發,“物理”“悟理”悟出人生的道理。
從什麼是宇宙的基本?開始吧!
宇宙的基本從:體→面→線→點→「力」。
原子是元素能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單位。
原子就是帶有正電荷或者負電荷的離子。
帶正電荷的原子叫做陽離子。
帶負電荷的原子叫做陰離子。
陰、陽離子由於靜電作用而形成不帶電性的化合物。
電離過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稱為電離能。
原子電離過程,所需或放出的電離能的產生,會有一種現象,四種狀況:一種現象:原子的電離過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稱為電離能,由“能”轉“力”產生了“力”。
在粒子之間有四個作用力,而這世界上所有的力都可以被歸納成這四個作用力!
你能想到的力:摩擦力、磁力、萬有引力、原子核衰變等等。都由這四個基本作用力之一所引起的。
所以,宇宙的基本就是“力”。
由上述所知:
宇宙的基本是“力”,因為原子的電離過程,所需或放出的電離能產生了“力”,因為“力”的變化,產生四種狀況的作用力:吸引力、排斥力、衰變和滅絕。
只要運用四種狀況的作用力,就可掌握自然規律變化的發展方向,驅動控制“力”的變化。
道法自然,布局生態,促使不得不的發展,順勢而為,水到渠成,達到心想事成!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學習知識增加能力,運用智慧集力成勢,道法自然順勢而為,水到渠成!
推薦「粒子冒險奇境網站」(以關鍵字電腦搜尋),由此可以科學印證的依據,這裡不談怪力亂神,一切以自然科學為立論的依據。

“力” 的運用(執行規範)
諾貝爾物理學者楊振寧說:“科學的極致是哲學,哲學的極致是神學。”
我再接著說:“神學的極致是信仰,信仰的極致是觀念,觀念的極致是態度,態度的極致是行為,行為的極致是命運。”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命運在自己手上。
所以要學習知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運用知識充實能力,運用能力解決問題,有能力解決問題,就能改變命運。
依據自然科學運用道法自然,充實自身能力:繼而依“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標準程序漸進修練,必能心想事成。
依生態需求,貢獻己力平衡生態,促使生態循環,生命才有價值。
宇宙的基本是“力”,力量主宰宇宙,運用智慧,掌握目標,布局生態,控制力量,就能主宰命運。管理關鍵是「力」的控制。
人世間的「力」:愛、恨、情、仇、怨、慾、念、信、慧、望、權、能………
所以,只要改變觀念就能掌握命運。
擁有知識就聰明,運用聰明就智慧,運用智慧就有能力,運用能力就能改變命運。
學習和態度是多麼重要!
關鍵在接受,不僅是接受而已,而且要恭敬的接受,才會虛心學習。
要感謝困境,才有學習的機會,要有感恩的心,才會恭敬的接受。
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命運在自己手裡。
要心想事成,就從控制自己開始,改變觀念才能掌握命運!
運用“力”的執行規範:
建立標準:設定規格、訂定流程、追朔責任、發現異常、異常改善、審核確認、再次循環、心想事成。運用公平的制衡觀念:“追責任,擔成本”。
每一個人的環境不同,需求不同,目標不同,條件不同,資源不同,所以,作法當然也不相同。
如果,一定要達到目標,只有兩種做法:改變自己增加能力,改變環境降低要求。
面對狀況才是勇者,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面對問題時,增加能力就能強大自己,強大自己問題自然變小,能力不足自己就變小了,當你變小問題就變大了,所以,學習知識增加能力,運用智慧轉變能量、控制力量,道法自然心想事成。



2018年2月11日 星期日

大同世界03

大同世界03
上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上)
主要闡述什麼是“大道之行也”?
本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下)
主要闡述什麼是“天下為公”?
生態環境的自然規律變化制衡規格是什麼?
“公平”“公正”“公開“公道”是也!
為何如是?
生態的自然規律變化,就是生命的進行。
生命是具有“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環境。
因為,能“平衡”才能“循環”,能“循環”才有“生命”。
“平衡”又區分兩類:“均衡”“制衡”。
主控狀況下可以量化就“均衡”對等以對,被控狀況下就“制衡”對應以對。
從最小基本單位的生命開始就促使“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環境。
生命體無限擴充、增大的生態環境,“平衡”與“循環”機制與之相隨。
不管組織多大,“生命”因為,能“平衡”才能“循環”,能“循環”才有“生命”。
所以,組織的生命如何才能“平衡”“循環”,這就是管理的基礎。
“管理”:促使不得不的狀態,而加以控制,就是“管理”,但僅為低階管理。而高階管理應為布局促使不得不的狀態,不以控制行為為方法,而以掌握趨勢為方向。
組織的生命如何才能“平衡”“循環”?
就是以:“公平”“公正”“公開“公道”為基本。
天下為公:公平、公正、公開、公道。
控制必然的“公平”與“公開”;促使自然的“公正”與“公道”。
有“公平”會“公正”,有“公開”能“公道”。
因“公平”與“公開”是執行的實體,而“公正”與“公道”只是實體的影子。
執行“公平”機制後,才會顯現“公正”的成果。
執行“公開”機制後,才會顯現“公道”的成果。
所以,天下為公的關鍵:“公平”、“公開”。
處事的機制作業中一定要有:“公平”與“公開”機制,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公道”的“天下為公”理念。
說明如下:
促使公平有兩種機制:1.均衡。2.制衡。
均衡作為時以量化均衡,以達公平。
無法均衡時以制衡,促使公平。
例證:
1.均衡機制:
兩張餅兩人分:一人一張餅,量化均衡。
2.制衡機制:
一張餅兩人分:分者不選,選者不分,制衡機制。
三方的制衡:剪刀、石頭、布循環制衡。
促使公開機制有兩:1.無私心。2.無特權。
組織制度內應有公開機制的溝通管道。
組織內凡有貢獻者,均有權調閱執行紀錄,由溝通管道可以得知:組織發展方向與決策執行紀錄,可表達意見並列入紀錄備查。
組織內公開機制的結果:
1.吸引力~貢獻能力者:貢獻能力,增進組織吸引力、內聚力,強化組織價值。
2.排斥力~無再生力者:消耗資源,激發剩餘價值、促使組織排斥力,增加組織淘汰。
3.衰竭~生命力量逐漸消失中,逐漸被組織新陳代謝汰換中。
4.滅絕~生命突然消失,被組織淘汰出局。
“天下為公”的運作就是:
有“公平”再論“公正”,有“公開”再論“公道”。生態穩定的關鍵:“公平”與“公開”機制。
“天下為公”要掌握:“公平”、“公正”、“公開”、“公道”。要控制:關鍵的 “公平”、“公開”兩機制,才能使生態環境穩定的發展。
只要生態環境能穩定的發展,在生態環境中的每個生命,都能因生態的穩定而延續其生命。
生態中有“權”的不一定有“能”,有“能”的不一定有“權”,避免一切人為的行為,道法自然。
理想的生態:布局一個促使“有能的有權”“無能的淘汰”形成不得不“道法自然”的生態,延續生態生命,拒絕一切人為的控制,在生態環境依據貢獻決定“價值”,依據“價值”決定“能力”,沒有特權。特權是人為的,沒有特權生態必然自然。
所以,生態主宰的產生是由貢獻最多、“價值”最大、“能力”最強的人擔當,依生態的發展而自然產生出來的。主宰者為著生態的穩定,生態就必須要有公開機制,運用吸引力接受眾人之力,促使生態穩定的發展,尊重專業專長提供貢獻,以免外行領導內行,因內鬥奪權而導致生態生命毀滅。
在不得不的供應鏈中運用“天道”取代人的法理,生態環境會讓沒有貢獻價值的單位淘汰,此乃運用“天道”制衡的“公平”。
以道制法:
以“天下為公”的理念,運用“道法自然”的原則,布局不得不的生態,以求“大同世界”的和諧。
人世間訂定行為的制度,就是人理。
宇宙間自然環境規律的變化,就是天道。
不管“人理”如何訂定制度,都無法超越“天道”的自然演變 。
“以道制法”就是運用“道法自然”的力量,執行順天應人自然演變的“天道”事,換句話說就是“替天行道”;運用“天道”促使“人理”屈服。
布局不得不的環境,促使道法自然的順勢而為演變成水到渠成。
有格局才能布局,能布局要有智慧。
有知識會聰明,運用聰明才有智慧,運用智慧才有能力,有能力才能掌握生態的平衡與循環機制。
狼行天下吃肉,狗走天涯吃屎。
是狼?!是狗?!各由能力決定!
不要說理由,老天沒耳朵,說也白說;道德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不仁”就是不感情用事的“客觀”態度。
以“天下為公”的理念,運用“道法自然”的原則,布局“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促使“平天下”的生態循環生命,達成“禮運大同”的和諧世界。



大同世界02

大同世界02
禮運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運大同篇意譯:
生態環境依狀況形成不得不的自然規律變化而運行著,其運作的基礎就是:依據公平、公正、公開、公道。訂定順天應人的標準道德作為,促使有能力的人依據規範執行。依據執行效率符合規範者,確認為有能力者。
所以,在生態環境中不以私利立場經營,而以整體格局延續生態生命。
布局生命鏈的位置,使老者有所完善發揮其智慧,壯年人可以發會其能力有所用,幼年人可以培養生態所需的儲備力量。
所有生態消耗折損的能量,都有所安排到適當的位置發揮餘力;在生態平台內,男人有適當的生態職務,女人有適當的位置。
生態平台內,能量的平衡循環,使得多餘的私利沒有私藏的誘因,生態的平衡循環,使得沒必要花多餘的力量去營私利。
所以,平衡穩定的生態生命,促使生命能量不浪費的運作,不會造成牟私利的動機,因為,生態平衡穩定,使得不當得利的作為,不願浪費能量去做,所以,個人的家門都可以不必關,這就是所謂的大同世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上)
從孔夫子以迄孫中山,“天下為公”這四個字,始終是中國人的崇高政治理想,禮運大同篇講:“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也就是說,大道能夠實行,乃為“天下為公”的先決條件與必要條件。
什麼是“大道之行也”?
生態的自然規律變化,就是生命的進行。
先有幾個基本觀念必須說明:
什麼是“生命”?
生命就是:具有“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就是生命!
因為,能“平衡”才能“循環”,能“循環”才有“生命”。
“平衡”又區分兩類:“均衡”“制衡”。
主控狀況下可以量化就“均衡”對等以對,被控狀況下就“制衡”對應以對。
從最小基本單位的生命開始就促使“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環境。
生命體無限擴充、增大的生態環境,“平衡”與“循環” 機制與之相隨。
不管組織多大,“生命”因為,能“平衡”才能“循環”,能“循環”才有“生命”。
所以,組織的生命如何才能“平衡”“循環”,這就是管理的基礎。
組織的生命如何才能“平衡”“循環”?
繼續還有幾個基本觀念必須說明:
什麼是“道”?
什麼是“道”、“德”、“理”、“法”?
各用一語蔽之:“道”、“德”、“理”、“法”?
“道”:自然變化的“規律”。
此變化在狀況不得不的情況下才改變的,必然有所本的科學依據,“人理” “依道而行”那就達到了“天人合一”。
“德”:“遵守”自然變化“規律”的“紀律”。
“理”:自然變化的發展,在天人之間的差異,而需要說明的“理由”。
因為,自然的變化是不得不的發展,所以,天是不需要說明“理由”的,故曰“天道”;而人間會因環境需求而需要說明“理由”;所以,才會是“人理”;“人理”永遠無法超越“天道”。
“法”:“遵守”人世訂定“規律”的“紀律”。
上述是以“客觀”的態度定義出的結論,可以經得起“天人合一”(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檢驗,就像“天道”一樣“客觀”,沒有“立場”,只有“格局”。
若無法參悟出此“道”,此乃“觀念”根本認知的差異,根基失之毫釐,後續差以千里,所以才形成世事的紛亂與失控。
世人對《道德經》以三維空間的思維去理解,才會產生誤差,面對異次元的宇宙,還需要一個概念,就是“立場”與“格局”的認知,在宇宙裡不論在哪個空間,只有:我、你、它三種“立場”。
“格局”:同時具備“我、你、它”三種“立場”的狀態。
“格局”的必要條件就是:要同時具備“我、你、它”三種“立場”的狀態,缺少任何一種“立場”,就沒有“格局”了。
三種立場;我、你、它的示意:
“我”:以我為中心的圓心。
“你”:在二、三維的空間裡,只能與“我、它”立場接觸的媒介點,“你”僅是媒介功用。
“它”:在二、三維的空間裡,無法與“我”接觸,生態圈裡只要是與“你”接觸的所有其它。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方可運用掌握世事。世事多變,“道法自然”本就是自然規律變動的過程,懂天地間的自然道理,依道而行,然後自然就可“道法自然,神而明之,神而通之。”做起事來就容易多了。
道法自然,依道而行。而行道要以“客觀”的態度。“客觀” 態度的標準就是:要有“格局”,而無“立場”;無“立場”就無我執,無我執就無罣礙,既然心無罣礙,自然就沒有憂悲、惶恐了。
自然因為“客觀”,所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所謂“不仁”,就是不會感情用事的“客觀”。悟道!
天地與聖人均以:有“格局”無“立場”之勢替天行道。而真正的關鍵在於“客觀”的“不仁”。
“道法自然”的“客觀”,是因為自然的變化是不得不的必然,沒有感性。悟道後你才會了解;道是自然的必然變化,懂了“自然的必然變化”,才有運用的本錢,會運用才能掌握,勿妄想以“立場”來控制狀況。要以 “格局”運用“道法自然”掌握趨勢,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勿以人的“立場”,用“人理”訂定“天道”。
“天道”包含“人理”,所以,“人理” 只要依附“天道”,依道而行,處理世事 “順天應人”,掌握兩個重點:“責任”與“成本”!
如何“天人合一”?
一語蔽之~處理世事惟“順天應人”而已!
什麼是:“道法自然”的關鍵?
一語蔽之~行道的關鍵在於“客觀”。
因為,“客觀”才有正確的判斷,有正確的判斷,才有正確的行為,有正確的行為,才有心想事成的結果,此乃“天人合一”!
人世間訂定行為的法律、制度,就是人理。
宇宙間自然環境變化的規律,就是天道。
“人理”不管如何訂定制度,都無法超越自然演變的“天道”。
“以道制法”就是運用“道法自然”的力量,執行順天應人自然演變的“天道”規律,就是“替天行道”;運用“天道”促使“人理”屈服。布局不得不的環境狀況,促使道法自然的順勢而為,演變成為水到渠成。
有格局才能布局,能布局要有智慧。
有知識會聰明,會用聰明才有智慧,會用智慧才有能力,有能力才能掌握生命的平衡與循環機制。
狼行天下吃肉,狗走天涯吃屎。
是狼?!是狗?!各由能力決定!
不要說理由,老天沒有耳朵,聽不到,說也白說;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不仁”就是不會感情用事的“客觀”態度。
運用“道法自然”的原則以達“天下為公”的境界,就能“平天下”。
能促使“天下平”的能力,就能達成“禮運大同”的和諧世界。
此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上)闡述~什麼是“大道之行也”?
下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下)闡述~什麼是“天下為公”?
且聽下回說明~~~ 




2018年2月9日 星期五

大同世界01

大同世界01
北宋「關學」學派創始人~張載有一句傳世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張載指引讀書人應該有的態度與抱負,也是儒家學者的共同理想。張載是陜西人,陜西古為關中之地,而他的學派也稱為「關學」。
很多人會認為這麼崇高的目標,恐怕不容易達成。
只要讀懂《大學》的“三綱八目”:依據“格物致知”的科學知識,內修“誠意正心”的客觀態度,外求“天人合一”的目標作為,整合“大同世界”的和諧生態。其實,這就是執行“禮運大同”,以求“大同世界”的標準過程。
只要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基本知識,再以“客觀”的態度處世,依據自己的能力,布局自己的生態,訂位自己的生態位置,順其自然的作為,其實一點都不難。
就怕是不知其所以然,為了順應自己的立場,以偏蓋全的胡亂解釋,如此老師壞了自己誤了子弟。
只是我們這一代因時局影響受到文化的斷層,很多人為了考試成績,死背書本而忽略了文化的傳承,連教我們的老師也不一定懂原文真義,所以老師也做不到,教出的學生畢業後,因沒有能力而無法適應生態,更不要說有能力正確的傳授道統的中華文化,推廣張載說法,讀書人應該:「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後續將系統說明:
從《大學》的“三綱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開始,懂了《大學》“三綱八目”,才能依據《大學》的“三綱八目”進修往聖絕學,沒有《大學》“三綱八目”的基礎,就無法悟出往聖絕學的所以然,就無能力運用知識處世,如此連“修身”都無法做到,更不要說“齊家”“治國”“平天下”。
說穿了就是因為建立基礎時出了偏差。失之毫釐,差以千里,自然就無法順利執行這是正常的。
“修身”是很重要的!只要做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就一定可以“天人合一”,能夠有“天人合一”的能力,你就有料事如神的本事,心想事成就是一念之間而已。此乃基礎“修身”的重要!
真正的關鍵在觀念,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命運在自己手上!
不管是西方的“科學”,還是東方的“格致”,雖然名詞不一,說的都是“自然科學”,依據科學驗證的精神究其根本,“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一九五七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說:「科學的極致是哲學,哲學的極致是宗教。」
而宗教的極致是信仰,信仰的極致是觀念,觀念的極致是態度,態度的極致是行為,行為的極致是命運,而命運在自己手上!生態因相生而相扣,生命因平衡而循環,因循環而有生命!
科學管理就是先建立標準,再依據標準執行,發現問題就異常改善,慶幸的是我們中華文化諸聖先賢都已經有了往聖絕學,只是我們後輩未能繼往開來,因為我們不能真正的體悟,往聖絕學之密,針對於此,將有系統的闡述於後。當能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之後,就可以將往聖絕學靈活地運用於生活。不僅能提升本的素質,也能強大我們生活的生態的生命。 




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大同世界》序言

《大同世界》序言
《大同世界》就是以“天下為公”的理念,促使“大同世界”的和諧生態,這就是執行“禮運大同”,以求“大同世界”的標準具體過程。
依據中華文化的典籍,起於: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乃至平天下。因為息息相生,而不得不的環環相扣的具體作法:
格物:尊重自然不得不的變化,以運用順應天下萬物的規格。
致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窮究致理。格物致知:就是依據科學,追究其不得不的必然變化;“物理”“悟理”悟出人生的道理。
誠意:人心所思與自然變化同步相符,順天應人。
正心:“人理”所定的法規與“天道”的變化與相符,“天人合一”的驗證。
誠意正心:“生命”與“生態”,“立場”與“格局”,“天人合一”的驗證。
“格物致知”之後再經過科學的驗證,能通過“天人合一”吻合的事實驗證,那就是“誠意正心”。
修身:依據中華文化的典籍《弟子規》做標竿。
齊家:依據中華文化的典籍《家範》做標竿。
治國:依據中華文化的典籍《論語》做標竿。
平天下:依據中華文化典籍《道德經》《鬼谷子》做標竿。”
《大同世界》依據中華文化的典籍《弟子規》《家範》《論語》《道德經》《鬼谷子》,這些教材僅是施行階段目標,行為依據的標準。至於成績的好壞,且看老天回覆你的狀況,只有你心知肚明。
真正的基礎在於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基本觀念,以往之所以無法做到禮運大同篇所述的境界,就是因為觀念的偏差,一些匠人依據自己的認知解釋名詞,因為偏差而導致無法作為行為的依據。
所以在《大同世界》裡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基本觀念,有別於學校的考試教材。
這也是可以依據執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因為要息息相生,所以必環環相扣,相生相扣的生態生命。
我將持續發布《大同世界》,建立正確具體可行的觀念,依據中華文化教材推行中華文化,執行“禮運大同”,以求“大同世界”的理想。
祈望讀者能廣為傳揚,為推廣中華文化盡一份力;只要接受中華文化的人就是中國人,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是中國。
促使二十一世紀成為中國人的世紀,以達“禮運大同篇”的和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