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大同世界11

大同世界11
前述:“道法自然”的觀念,就是堅守“規律”;“天道”有自然的“規律”,組織有組織的“規定”,個體本身有個體的“原則”。這些規律除了自然的規律,是依據自然科學不得不的發生外,其餘組織的“規定”,個體的“原則”都是人為的控制,人為可控制的都非必然性,如何運用身邊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極致,能掌握“力”的趨勢,就能掌握命運。
“力”和“作用力”:
宇宙因為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而存在,這些作用力包括“吸引力”“排斥力”“衰變”與“滅絕”。
任何你能想到的力: 摩擦力、磁力、萬有引力、原子核衰變等等……都是由這四個基本作用力之一所引起的。將這四種作用力運用於世事,就是“道法自然”的依道而行。
有能力才有權力,有權力才能領導;集力為勢,勢起則動,引勢趨向,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勢如破竹,水到渠成!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各人悟道不同,解釋也會不同。我解釋如下:人依循著具備的條件與資源而生存,各個條件與資源形成不同的生態環境,各個生態環境的發展也是依據著自體的條件與資源而演變,萬事萬物的變化都有其不得不的規律,都有其依循的過程,而形成的各自的自然生態。
道、天、地、將、法
孫子兵法~始計篇 第一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孫子兵法由十三篇構成,開宗明義第一篇“計篇”
敘述企業領導人該如何判斷重要狀況,提出“道、天、地、將、法”的概念,給予意義深遠的啟示。
每個人的本身的資質不同、面對的生態不同,所以,同樣的孫子兵法,體悟也有所不同,我對“道、天、地、將、法”的看法:
“道”指的是自然的變化與發展;
憑藉自然科學的依據,運用身邊的資源,布局環境的狀況,控制自我的行為,掌握自然變化的必然性,以期蓄勢道法自然的力量,促使趨勢成為不得不的發展,順勢而得我心想事成的結果。
真正的關鍵運用在於“客觀”!也就是中庸之道:
對己:順應原本的真實本性。
對它:客觀尊重自然的發展。
只要能“客觀”審度時勢的自然變化與發展,必定料事如神,因為你依附著自然,“客觀”的審度,自然的發展當然就會真實和你同一格局囉!
因為“天人合一”,就“順天應人”的自然發展。
“天”是自然形成:生態的環境、生命的迴圈、必然的環扣、存在規律的變化。
“地”是生態條件:生存的條件、存活的底線、標準的規格、執行的依據。
“將”是組織中領導者的:能力(權力與責任),領導力(智、信、仁、勇、嚴),魅力(吸引力與排斥力),也是組織中的示範與表帥。
“法”是人為訂定:生態的規則、人為的制度、判決的依據、控制的條件。 氣勢決勝敗
一個能夠靈活運用“道、天、地、將、法”的企業,就能醞釀產生企業的“氣勢”,也就有自己的企業文化。
孫子在“勢篇”中提到“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用勢。”
明白指出引導企業走向勝利的,不是“將”(經營者)的雄才大略,而是“軍”的“氣勢”(企業的文化),“責任”與“榮譽”是最好的“氣勢”,能將“責任”激勵成“使命”就更完美啦;因為“責任”是對領導負責,而“使命”是對自己負責。
“氣勢一旦形成,在上位者不用多說,組織本身自然會產生變革的力量。”
一般顧問公司以往可從各項報表數據,例如營業額、獲利率、自有資金比率等來判斷企業經營績效,卻缺乏可以判斷組織“氣勢”的標準。
其實可以從“異常改善”、“提案獎勵”、“績效評比”中看出企業文化的“氣勢”。
我們不定要看這機制的數據資料,只要看這些機制的規劃設計,大概就可看出一些端倪。如果一個制度的規劃設計沒有制衡機制,真的就不必了。如果只有“控制”沒有“掌握”那也不必了,只會逼著大家逢迎造假而已。
要掌握方向,不要控制方法,生態要的是能掌握永續經營,不是要控制方法完成規定。
當“榮譽”成為生命價值時,就會促使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人生價值目標,那就是對自己負責的“使命”,因“榮譽”為達“使命”既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這就是運用“集力為勢”形成“氣勢”的“企業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