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2日 星期日

整合管理~3.1科學依據(格物致知)

整合管理~3.1科學依據(格物致知)

我的「整合管理」是以中國固有傳統文化為運用主軸,但是,依據的是西方自然科學為基礎依據。而道法自然有兩個必要條件:

一、要有客觀中庸的態度。

“客觀”要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知識,處事才有能力靈活運用。
客觀者只能有“格局”,不能有“立場”,才能布局不得不的生態環境。
所謂“立場”:世上只有“我、你、它”三種立場。
所謂“格局”:同時擁有“我、你、它”三種立場,缺一不可的生態環境。
二、要有權責承擔的理念。
有“權”必有“責”,“權責”不分家,有“權力”者必要承擔“責任”的失敗成本,所謂成本就是:料(材料)、工(工時)、費(費用),因為執行“權力”時所產生的失敗成本,應由執行“權力”者承擔。
什麼是「格物、致知」?
格物:天道自然有規格的規律變化。
致知:由自然變化的科學依據,悟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知識。
「格物、致知」是儒家重要的思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八目是儒家的根本思想。
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方可運用知識,否則只是“知”而不“懂”,不懂就不“會”,不會就無法“運用”於生活。
由“格物致知”說“道法自然”;依據物理的科學驗證,悟出“天道”的自然規律。
從自然科學的基礎~知道「物理」的現象,繼而懂「物理」所以然的變化,才能「悟理」悟出人生的道理!運用科學處理世事。
粒子冒險奇境是一個得獎網站,在此網站中你將可以探索基本粒子和基本作用力的世界,進而研究實驗上的證據及技巧。
求知是為了要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知識是為了要增加能力,有能力才能處理世事!
物理,悟理!悟出處世道理。
生活就必須了解我們生存的生態環境,所以,我推薦這個「粒子冒險奇境網站」,由此可以科學印證整合管理的依據。
現在知道什麼是“格物致知”了嗎?
如果不能體悟“格物致知”的真義,就無法運用知識,延續順天而為“道法自然”的處理世事,不依“道法自然”天道的運作,就無法逃脫“格局”與“立場”的互為關係。
人為訂定的法理,有“立場”少“格局”,都沒有永續的生命,無法永續的經營。
由“格物致知”說“道法自然”。
宇宙的基本是:體→面→線→點→「力」。
宇宙的基本是「力」,因為原子的電離過程,所需或放出的電離能產生了「力」,也因為「作用力」的變化產生四種現象:吸引力、排斥力、衰變、滅絕。
宇宙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體→面→線→點→力(包括:力、熱、聲與波動、光、電),「力」是宇宙的基本,宇宙是「能量」與「作用力」的匯集。
宇宙有四種力;強力、電磁力、弱力、重力交互作用,作用力以吸引力、排斥力、衰竭、滅絕四種狀態呈現。
存在宇宙的“暗物質”與“暗能量”。
暗物質的存在形成了自然的規律,充斥宇宙之間的力量與能量。
「整合管理」的關鍵工作就是:儲備處事的「能力」,掌控運用處事的「作用力」。
有能力掌握「力」的運用~就能掌握命運!
布局不得不的環境狀況,促使產生必然的「作用力」,道法自然的運用「作用力」,順勢而為的心想事成!
只要掌握住作用力的四種狀況,就可以運用力的變化掌握自然發展的規律,布局生態,道法自然,順勢而為,而達到心想事成!
「整合管理」是運用道法自然的力量,促使生態環境能夠平衡和循環的永續生命。
運用道法自然的力量,必須從「格物致知」開始深究,只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後才有能力隨心所欲地運用。
格物致知可以說是八目之本,「大學」中有這麼一段話:「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是一個貫通的思想,而且有層次性,想要達到最高的境界,就必須從最底層做起,這就說明了為何格物致知是如此重要~因為它就是自然變化的基本。
以自然科學的說法不論硬體、韌體、軟體,不論看得到的物體或看不到的能力,其間的變化有其一定的規律。因為,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澈悟由“格物”導引“致知”的變化原因,知其變化原因才能掌握原則,運用自如。
要想透撤“格物”致知的變化就不得不從西方科學入門,整合管理的基礎是依據科學為理論。
世道之亂,起因於以人的立場逆天而行,自訂“法理”凌駕“天道”,領導者不依“道法自然”的演變“順天應人”而致。
而整合管理乃依據“道法自然” ,運用以道治法”,布局不得不的生態環境,促使道法自然的達成心想事成的心願。
道法自然依持著自然科學,科學的極致是哲學,哲學的極致是宗教,宗教的極致是信仰,信仰的極致是觀念,觀念的極致是態度,態度的極致是行為,行為的極致是命運,命運在自己的手上。
「整合管理」的基礎是依據科學理論。
「整合管理」的原則是依據道法自然。
「整合管理」的理論是依據傳統文化。
「整合管理」的運用是依據邏輯系統。
「整合管理」的變化是依據兵家學說。
「整合管理」的目標是依據教化眾生。
「整合管理」是以科學為基礎,由科學延展至哲學,由哲學延展至教化。

2017年1月21日 星期六

整合管理~2.2.12領域空間

整合管理~2.2.12領域空間
每個人在自己的「領域空間」裡能肆意的發揮自己的意念,在可被具體證實所有權的「領域空間」裡很容易發揮自己的意念,因為那個「領域空間」是屬於個人擁有的。但是在一個公共的環境中,如何不降低能量的發揮自己的意念?
那就要思考如何擴大自己的格局?
「領域空間」:
有形空間:
棲息在英國諾森伯蘭法恩群島(Farne Islands)的北極燕鷗(Arctic terns)每年夏季末都會往南遷徙,牠門遷徙距離最長,從繁殖地到南極洲再返回,距離長達約9.6萬公里,比地球周長的兩倍還長。
北極燕鷗體型嬌小,體重僅有100公克,壽命為1530年,一生中估計會飛行3百萬公里左右,大概相當於地球到月球距離的4倍。
北極燕鷗從繁殖地南下穿越非洲西海岸,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最終於11月抵達南極洲。以有形的空間而言,不能不說北極燕鷗的「領域空間」很大。
無形空間:
中華儒道思想遍及全球
中國文化歷五千年而不衰,皆以天道立人道。始自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一脈道統薪傳,皆以王道思想教民治國,以「仁」奠定文化之基本藍圖。
昔日孔子問禮於老子,在儒學中更融合了道家的精髓。孔子登丘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此等參贊化育之功,正說明了中國博大精深的哲學智慧,在天人一貫之思想中,探討著「人」的價值。古聖藉著觀察天地宇宙間的常道與老子無為而治相映的仁道倫常思想,透視著一切生命的原始本質,並與有情萬物共存共榮而不相悖。進而豁然貫通安身立命之道,效天地自然法則,運用於生活處事中。簡單的說,就是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知行俱備,而達內聖外王之道。雖不能做到窮理盡性,當也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完善人格。
身為炎黃子孫,必以中國文化之微言奧義為榮。在此倫理道德頹喪之際,吾輩應猛然覺醒,踏著先賢的步閥,以儒道思想教化新民,再創二十一世紀之新中國。
你的能力到哪?你的格局就有多大!學習能力,展現格局,不要得到了良駒卻沒有騎術,縱有良駒徒喚奈何?有了廣闊的天空,但是卻沒有強壯的翅膀,關鍵不再於有沒有廣大的天空,而是在有沒有足夠的能力,有多大的能力就擁有多大的天空。
意識型態的領域空間本來就是看不到的空間,當你的能力不足時,千萬小心不要誤觸別人的領域空間,那是無明的變數,所以,進入狀況就很重要了;狀況、問題、分析、比較、結論,進入狀況後才能做出選擇。
人生重大的選擇機會不多(求學、結婚、生子、事業),在關鍵的時候做出關鍵的選擇。
所以,選擇比努力重要。如果方向錯誤,接下來不管你多努力,都不是到達目標的捷徑。
因為方向的錯誤,甚至越努力離目標越遠!
選擇是有條件的,人在狀況外是沒有選擇的條件,所以,選擇的關鍵條件就是先要「進入狀況」,處理異常的步驟:狀況、問題、分析、比較、結論。
對身處的生態環境必須了解,對自身的目標方向必須確認,對身邊的可用資源必須確定。
進入狀況了解一些關係,你會更清楚你的目標……
․在西藏,再努力也燒不開一壺水,說明環境很重要。
․騎自行車,再努力也追不上汽車,說明平台很重要。
․男人,再優秀,沒女人也生不下孩子,說明合作很重要。
․一個人,再有能力,也拼不過一群人,說明團隊很重要。
․想有保障,買再大的水桶都不如挖一口井,說明管道很重要。
一定要知道在無明處境先進入狀況,而後再加以整合運用別人的領域空間即可,狀況不明情形下切不可喧賓奪主,無明處境低調處事,在有能力控制的情況下只要能掌握就好。
如何運用看不到的力量?
以氣養力,以力蓄勢,蓄勢待發,趨勢而動,順勢而為,勢如破竹,心想事成。
華山論劍:
何劍最強?心劍最強!何招最強?心招最強!
心為劍,有力無形。依道而發,萬物皆劍。
心為招,無拘無束。破格而出,制敵機先。
而武之極境就在於,返樸歸真〜隨道無為,看似無為實有為!
劍術中最高境界:心即是念,劍即是道,以念御劍,身劍合一,心即是劍,劍即是心,不見身劍只見念道,罡正之氣乃至御劍而行。
國父曾說過:「夫國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國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現象也」。國事之重重於心之器,不要只在乎是否擁有現代化武器(求得好劍),戰爭的根本問題在於「人」!這比求得好劍更為重要。因為精神是無形的戰力,比武器這些有形的戰力更重要,而人和武器的結合也就是無形戰力和有形戰力的結合,才能發揮真正的戰力,俠客使用寶劍的最高境界,就是必須將精氣神練入每一招式中,達到「人劍合一」,這就是御劍而行的境界!這才是當前治國的首要方向與戰略。
所以,根基還是要從修身以養氣開始,修身之前必須從格物致知,正心誠意為依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運用自如,有能力才能在自己的領域空間內,游刃有餘的掌握趨勢的動向。


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整合管理~2.2.11能量銀行

整合管理~2.2.11能量銀行
“體”→“面”→“線”→“點”→“力”,宇宙的基本是“力”。
因為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而存在,這些作用力只有四種:“吸引力”、“排斥力”、“衰變”和“滅絕”。
在粒子之間有四個作用力,而這世界上所有的力都可以被歸納成這四個作用力!
任何你能想到的力:摩擦力、磁力、萬有引力、原子核衰變………等等,都是由這四個基本作用力之一所引起的。
所以,只要能控制“力”就能掌握宇宙。
我們將自己的力儲存在身上就是“能力”,在宇宙中有一個儲存“力”的銀行,每一個人都有一本存摺,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行為產生正能量時,與作功抵消後還有剩餘就存入“能量銀行”。
當自己的行為產生負能量時,“能量銀行”會自動以存摺內的正能量平衡扣抵,當存摺內的正能量用完時,就會衝擊到本體的磁場,消耗本體能量,產生“衰變”消耗生命。
所以,當你有機會累積正能量時,盡量儲存正能量,多做善事。
所謂善事就是對自己的生態平台有利之事,所謂好事就是對自己個人有利之事,所以,做善事與做好事是有區別的,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我們要謹言慎行,凡事要三思而後行。
例如:捐款抵稅,有可能的結果是:你的稅扣抵了,而捐款並未進入被捐助者的口袋,這種行為有可能產生負能量,因為這種行為僅滿足了你的個人需求,並沒有滿足被捐助者的需求。
當你的行為產生正能量,“能量銀行”會自動存入正能量累積在你的存摺內,你會覺得好運總是跟著你,人生總是很順利。
反之,當你的行為產生負能量,“能量銀行”會自動存入負能量累積在你的存摺內,你會覺得倒楣總是跟著你,人生總是很倒楣。
所以,目的僅滿足個人需求的是好事,目的在於滿足生態平台,有利生態之生命循環之事是善事。好事未必有正念的回報,而善勢必是會有生命循環的迴向。
“力”的運用是整合管理的關鍵急所之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語出《淮南子·說林訓》,原文:“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
《漢書·董仲舒傳》,書中說:“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
古人有言曰:‘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給人魚隻,不如傳授給人釣魚的方法。
由此可悟出「格物、致知」,由「格物、致知」導出儒家的根本思想八目:
「格物、致知」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語出《禮記.大學》。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八目是儒家的根本思想。
由八目的次序,我們可以窺知:
格物」自然規律的變化,由「格物」自然規律的變化,「致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之後,才會擁有「客觀」的:「誠意」、「正心」,有了誠意和正心,才能「修身」,而「修身」必要了解「格局」和「立場」。
「格局」就是擁有「我」、「你」、「它」三種立場的生態。
「立場」僅有三種:「我」、「你」、「它」三種立場。
有了生態的「格局」和互為的「立場」之後才能切入最小的「格局」~「齊家」,每個人各自擁有的「格局」與「能力」,決定了「修身」「齊家」「治國」與「平天下」,不同層級的成就。
就經世哲學而言,這八目的次序無疑就是一條人生成功的因果之鏈。
因為息息相生,致使環環相扣。
這八目,是人生之綱要,是聖人指出的一條人生成功的路徑。
八目最高等級就是「天下平」,而不是「平天下」。
「整合管理」以道法自然的生態自然循環,天下自然形成平衡而和諧,管理無須人為控制而舞劍制約,而是促使相依相生的無劍之劍的自然掌握,不必強力「平天下」,而是因相依而相生的「天下平」自然趨勢。
有目的的給予僅是圖謀私利的回饋,不如促使生態循環永續生命的養生。


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整合管理~2.2.10道、天、地、將、法

整合管理~2.2.10道、天、地、將、法
孫子兵法~始計篇 第一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孫子兵法由十三篇構成,開宗明義第一篇「計篇」敘述企業領導人該如何判斷重要狀況,提出「道、天、地、將、法」的概念,給予意義深遠的啟示。
每個人的本身的資質不同、面對的生態不同,所以,同樣的孫子兵法,體悟也有所不同,我對「道、天、地、將、法」的看法:
「道」指的是自然的變化與發展;
憑藉科學的依據,運用身邊的資源,布局環境的狀況,控制自我的行為,掌握自然變化的必然性,以期蓄勢道法自然的力量,促使趨勢成為不得不的發展,順勢而得我心想事成的結果。
而其中真正的關鍵運用在於“客觀”!
也就是中庸之道:
對己:順應原本的真實本性。
對它:客觀尊重自然的發展。
只要能“客觀”審度時勢的自然變化與發展,必定料事如神,因為你依附著自然,客觀的審度,自然的發展當然就會真實和你同一格局囉!因為天人合一,也就順天應人。
「天」是自然形成:生態的環境、生命的迴圈、必然的環扣、存在的規格。
「地」是生態條件:生存的條件、存活的底線、標準的規格、執行的依據。
「將」是組織中執行者的:能力(權力與責任),領導力(智、信、仁、勇、嚴),魅力(吸引力與排斥力)。
「法」是人為訂定:生態的規則、人為的制度、判決的依據、控制的條件。
氣勢決勝敗
一個能夠靈活運用「道、天、地、將、法」的企業,就能醞釀產生企業的「氣勢」,也就有自己的企業文化。
孫子在「勢篇」中提到「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用勢。」
明白指出引導企業走向勝利的,不是「將」(經營者)的雄才大略,而是「軍」的「氣勢」(企業的文化)。
「氣勢一旦形成,在上位者不用多說,組織本身自然會產生變革的力量。」
一般顧問公司以往可從各項報表數據,例如營業額、獲利率、自有資金比率等來判斷企業經營績效,卻缺乏可以判斷組織「氣勢」的標準。
其實可以從「異常改善」、「提案獎勵」、「績效評比」中看出企業文化的「氣勢」。
我們不定要看這機制的數據資料,只要看這些機制的規劃設計,大概就可看出一些端倪。如果一個制度的規劃設計沒有制衡機制,真的就不必了。如果只有控制沒有掌握那也不必了,只會逼著大家逢迎造假而已。
用控制達掌握,要的是能掌握不是要控制。
用責任達使命,要的是有使命不是要責任。

2017年1月18日 星期三

整合管理~2.2.09知其所以然

整合管理~2.2.09知其所以然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句話的意思:知道是這樣,但不知道為甚麼是這樣。
學問一定要學的通透,才能運用自如。
如果不求甚解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無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也無法靈活運用身邊的資源,解決面對的問題……
運用!就一定要具備: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本事。
否則,活著只是行屍走肉的殭屍行為。
如果不求甚解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無法靈活運用身邊的資源。
整合管理的重點就是教如何合理的“運用”。要學會這一點,就一定要具備: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本事。
然後處事才會運用,運用才能變化,如此,隨心所欲,心想事成。
格物致知就能運用萬事萬物,一切都是可以運用的工具,基本原則就是道法自然,且把略、術、鬥、技、具,當工具運用。
戰略~是方向!~要不變!
戰術~是方法!~要萬變!
戰鬥~是專業!~要尊重!
戰技~是技術!~要掌握!
戰具~是工具!~要運用!
整合生態促使生態能平衡、循環機制的生命運作。能平衡才會循環,能循環才有生命,有平衡、循環機制,才能永續經營的生命。
學習知識就能聰明,運用聰明就有智慧,運用智慧擁有幸福。
一器之所成,百工斯為備;十年磨一劍,霜刀試鋒芒。
悟整合管理,可隨心所欲;修整合管理,渡萬物眾生。
生命基本:
充實個體能力,促使生態環境「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穩定。
生活態度:
尊重、客觀、肯定;謙虛、感恩、利他。
這是個系統概念,不要依自己的意思解釋。
不是口號而是系統,每點都是有依據、可追朔的具體作法,不要斷章取義的妄自解釋。
客觀:擴大格局,包容立場,〜道法自然
尊重:尊重責任,承擔成本,〜順其自然
肯定:接受事實,坦然面對;〜順應自然
謙虛:虛心學習,充實能力,〜體悟自然
感恩:感恩砥礪,回饋生態,〜順應自然
利他:貢獻餘力,生命循環。〜回應自然
就算看到這裡,可能還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必要解釋一下:
客觀:擴大格局包容立場,
客觀就是依循自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能客觀就順其自然,會道法自然,不感情用事,就是聖人;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尊重:尊重責任順其自然,
尊重只有兩個關鍵:責任和成本。
有權就有責,有責就承擔失敗成本。
革命,非常的破壞,非常的建設。否定很簡單,沒本事建設,就不能破壞,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負責就是承擔失敗成本。
肯定:坦然面對接受事實;
身處險惡境界,都是自己前因造成的後果,不必說理由,天地無耳,說也無用,必須面對,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面對已發生的事實就是肯定事實,是改進的第一步。
謙虛:充實能力虛心學習,
當能力不足時,要充實能力必須學習,學習不是亂學,面對什麼困難,就學解開困境的本事,能有運用借力使力的能力,也是本事,所以,只要學習必須謙虛。
感恩:接受考驗感恩砥礪,
你面對的狀況是自己的選擇與作為所造成,你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換個角度看,你要感恩你還有機會接受這個考驗與磨練,它是你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海浪沒有岩石和暗礁就激不出美麗的浪花。
利他:貢獻餘力生命循環。
千萬不要有目的的去做好事,那是圖私利。
只有餘力的付出是不圖私利的貢獻,貢獻就要回饋自己的生態,使生態延續生命。
最佳的生態環境:「天下為公」的環境。
「天下為公」:
具公平、公正、公開、公道的條件狀態。
「天下為公」的關鍵:「公平」「公開」。
因為,能公平才顯公正,能公開才呈公道。
所以,只要生態具有「公平」「公開」的生活機制,就能道法自然的達到「天下為公」的生態環境。
有權者未必是專業,尊重專業,敢「公開」求「公平」,我相信高手盡在民間,要的是制衡的機制,任何人為的權勢都是霸權。
在自然的世界中,要知道科學的知識,更要知道科學知識的基本原因,才能運用手中的資源,以道治法、道法自然的追尋自己的人生目標。
由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天下平,終至宇宙和諧,一切皆歸道法自然。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整合管理~2.2.08解決問題

整合管理~2.2.08解決問題
法鼓山聖嚴法師推廣實踐心靈環保~心五四
【四要、四安、四它、四感、四福】
其中【四它】闡訴如下:
解決困境的主張: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200663日聖嚴法師勉勵台大畢業生,以四它面對人生逆境。
1. 面對它:
如何面對問題?
即是告訴自己:任何事物、現象的發生,都有它一定的原因,唯有面對它、改善它,才是最直接、最要緊的。
2.接受它:
因果必須配合因緣,對於任何情況,如果能夠改善它,當即予以改善,若不能改善,便面對它、接受它,絕不逃避,但是要盡力改善。
3.處理它:
如果計劃好的事在過程中發生問題,不必傷心也不必失望,應該繼續努力,促成因緣,還是有成功的機會。
4.放下它:
如果經過詳細的考慮,判斷因緣不可能促成,那也只好放下它,這和未經努力就放棄,是截然不同的。
聖嚴法師說的,以四它面對人生逆境,是方向性的態度。
真正要解決的是生態問題,不是個人問題。
如果個人能力不足,解不開問題,就算做了四它,問題不會因為我們放下它,問題就會消失。問題依然存在生態環境中,怎麼辦?這就是討論的主題~解決問題。
「整合管理」是以道法自然的觀念,促使不得不的具體作法。
就來看看「整合管理」如何的解決問題?
是依據聖嚴法師的【四它】方向性的態度,延伸出的方法上的具體作法,普渡眾生不可以個人行為度量是非,生態環境的問題就要以道法自然的具體作法對應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
․處世的兩大關鍵是「態度」及「格局」。
․處事的兩大關鍵是「責任」及「成本」。
問題關鍵不在處理,而是在解決。
其實解決問題不難!
解決問題有兩個重點:責任、成本。
處理問題的態度,如同聖嚴法師說的,以四它面對人生逆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解決它、放下它。
但是,在處理問題的作法上,在處理它之後多一個「解決它」,處理問題如果不能解決問題,一定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能力不足就要學習不足之處,以增加能力,能力夠了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在世之人必須積極面對生命,生命有價值。
世上只有兩種人沒問題,第一種人是有能力的人,有能力解決問題就沒問題了。第二種人是死人,死人就沒有問題了,有問題也是別人的。
解決問題的態度~問題只有踏過我的屍體!
只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就不會有問題。
整合管理就要以「平衡」與「循環」兩大機制塑造企業文化,促使專業職務的權、責相符,有能力解決本職專業問題。
如何解決問題的具體作法請依序作業:
1. 面對問題:
(1)審核標準規格(制度),沒有標準就不見異常,不見異常就發現不到問題。
(2)沒有標準規格(制度)就是最大的問題,沒有標準規格就要建立標準規格。
(3)有標準規格(制度)就依據標準執行。
2. 接受問題:
(1)依據標準規格(制度)審核差異,依據差異處理問題。
(2)處理差異,立案跟催,依紀錄評績效。
(3)限定期限,追究責任,承擔失敗成本。
3. 處理問題:
(1)依據標準,追究責任,訂定流程,後工程稽核前工程。
(2)依流程審規格,依確認擔責任。
(3)依據責任承擔失敗成本。
4. 解決問題:
(1)追究責任,統計再發率,確定專業專長,檢討職務定位。
(2)依據責任,承擔失敗成本。
(3)統計失敗成本:料(原料)、工(工時)、費(費用)。
5. 放下問題:
(1)依據職務訂定專業責任,依據專業訂定薪資,依權擔責,追究統計失敗成本。
(2)追究責任,不追原因,專業解決原因,以事後事實證明問題是否真正滅絕。
專業能力不足,就得面臨淘汰。
(3)尊重專業,專業訂定標準規格,依制度規格結案,不依人為認定。
(4)績效決定能力,外力不得介入專業,每個人要為自己行為負責;負責就是承擔失敗成本。
(5)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有資格放下,未曾擁有何來放下?
真正要解決的是生態問題,不是個人問題;只要促使生態環境具備“平衡”與“循環”的機制生態就會持續延續生命,不會萎縮,個人生命才會有所依靠。
道法自然的生態環境,就是生命迴圈,以“平衡”與“循環”機制促使生態環境的生命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
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命運在自己手中。


2017年1月16日 星期一

整合管理~2.2.07主控權!

整合管理~2.2.07主控權!
能布局生態環境者,就是生態環境的主宰,必定承擔責任,有權必有責,權責不分家。
「權」是力的一種,權和責是制衡存在的。
所以,聽誰的誰負責,每個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責任就是承擔失敗成本。
天賦人權,人權也是一種力,在生態環境中,人可以自主選擇:接受或拒絕,接受就道法自然的順勢而為,拒絕主宰就承擔責任。
但是,每個人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人擁有再大的「權」也大不過「天道」,人訂定的規定是「人理」,自然的規律才是「天道」。
所以,「道法自然」必定依道而行,依道而行才能「以道制法」。
「依道治法」就是運用「道法自然」不得不的自然規律的發展,迫使「人理」的順服。
我們不能用各自的立場賦予某人的特權。
人為的特定的權力,會造成不自然的亂象!
例如:恐龍法官、殺人議長、貪汙總統……,原因無他特權而已。
當權力無法平衡時,毀滅也就開始了,所以,防微杜漸是很重要的機制,崩解是很快速的,防範一定要在崩解之初就有制衡機制,這不是戰略問題,這是基本原則問題。
如果領導者還以圍堵的方法治理;就像活在二維空間的毛蟲,無能制定出三維空間控制的秩序,以掌握蝴蝶世界的生態規約。
一個深陷泥淖的人,是無法提著自己的頭髮拔出泥淖的。沒有支點就無能為力,給一個支點,才能撬起世界!這是層級問題。
領導者能力不足,沒有關係,運用組織領導,生態依然活耀,高手就在民間,只要能夠「公平」就能「公正」,只要能夠「公開」就能「公道」。
解決在於道,非解決於人。
運用制衡機制,促使在崩解之初就能制衡,規劃制度自然產生防微杜漸機制,處理世事不難!只是公平、公開而已,若依人不依道,就不能以道制法,更不能道法自然了。
現在這個四維空間的世代,公開檢舉不法,舉證不難,但特權阻礙了人權的自然生態。
立法有權就有責,權責不分家,球員不可兼裁判。
立法要有制衡和循環的機制,要有承擔失敗成本的機制,才可道法自然。
執法依證據舉證,開放公開檢舉減少特權。
仲裁依據立法標準審核差異,公開公告。
關閉「特權」開放「人權」以制衡的力量,平衡生態的循環,因「平衡」而「循環」,因「循環」而有生命,組織能新陳代謝,必定要有排泄機制,淘汰毒素與廢物,生命才能生生不息,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