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整合管理~2.2.11能量銀行

整合管理~2.2.11能量銀行
“體”→“面”→“線”→“點”→“力”,宇宙的基本是“力”。
因為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而存在,這些作用力只有四種:“吸引力”、“排斥力”、“衰變”和“滅絕”。
在粒子之間有四個作用力,而這世界上所有的力都可以被歸納成這四個作用力!
任何你能想到的力:摩擦力、磁力、萬有引力、原子核衰變………等等,都是由這四個基本作用力之一所引起的。
所以,只要能控制“力”就能掌握宇宙。
我們將自己的力儲存在身上就是“能力”,在宇宙中有一個儲存“力”的銀行,每一個人都有一本存摺,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行為產生正能量時,與作功抵消後還有剩餘就存入“能量銀行”。
當自己的行為產生負能量時,“能量銀行”會自動以存摺內的正能量平衡扣抵,當存摺內的正能量用完時,就會衝擊到本體的磁場,消耗本體能量,產生“衰變”消耗生命。
所以,當你有機會累積正能量時,盡量儲存正能量,多做善事。
所謂善事就是對自己的生態平台有利之事,所謂好事就是對自己個人有利之事,所以,做善事與做好事是有區別的,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我們要謹言慎行,凡事要三思而後行。
例如:捐款抵稅,有可能的結果是:你的稅扣抵了,而捐款並未進入被捐助者的口袋,這種行為有可能產生負能量,因為這種行為僅滿足了你的個人需求,並沒有滿足被捐助者的需求。
當你的行為產生正能量,“能量銀行”會自動存入正能量累積在你的存摺內,你會覺得好運總是跟著你,人生總是很順利。
反之,當你的行為產生負能量,“能量銀行”會自動存入負能量累積在你的存摺內,你會覺得倒楣總是跟著你,人生總是很倒楣。
所以,目的僅滿足個人需求的是好事,目的在於滿足生態平台,有利生態之生命循環之事是善事。好事未必有正念的回報,而善勢必是會有生命循環的迴向。
“力”的運用是整合管理的關鍵急所之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語出《淮南子·說林訓》,原文:“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
《漢書·董仲舒傳》,書中說:“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
古人有言曰:‘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給人魚隻,不如傳授給人釣魚的方法。
由此可悟出「格物、致知」,由「格物、致知」導出儒家的根本思想八目:
「格物、致知」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語出《禮記.大學》。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八目是儒家的根本思想。
由八目的次序,我們可以窺知:
格物」自然規律的變化,由「格物」自然規律的變化,「致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之後,才會擁有「客觀」的:「誠意」、「正心」,有了誠意和正心,才能「修身」,而「修身」必要了解「格局」和「立場」。
「格局」就是擁有「我」、「你」、「它」三種立場的生態。
「立場」僅有三種:「我」、「你」、「它」三種立場。
有了生態的「格局」和互為的「立場」之後才能切入最小的「格局」~「齊家」,每個人各自擁有的「格局」與「能力」,決定了「修身」「齊家」「治國」與「平天下」,不同層級的成就。
就經世哲學而言,這八目的次序無疑就是一條人生成功的因果之鏈。
因為息息相生,致使環環相扣。
這八目,是人生之綱要,是聖人指出的一條人生成功的路徑。
八目最高等級就是「天下平」,而不是「平天下」。
「整合管理」以道法自然的生態自然循環,天下自然形成平衡而和諧,管理無須人為控制而舞劍制約,而是促使相依相生的無劍之劍的自然掌握,不必強力「平天下」,而是因相依而相生的「天下平」自然趨勢。
有目的的給予僅是圖謀私利的回饋,不如促使生態循環永續生命的養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